在以太坊Layer2扩容方案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ArbitrumDAO,近期因一场特殊的治理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治理危机。
事件的导火索源自LobbyFinance(LobbyFi)平台的一项交易。该平台允许用户仅需支付5ETH(约1万美元)就能获得价值650万美元的ARB代币投票权。这笔看似普通的交易,却在ArbitrumDAO的监督与透明度委员会(OAT)选举中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成功帮助候选人Joseph Schiarizzi当选。
这场选举风波将DeFi治理中长期存在的”投票贿选”问题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研究员@DefiIgnas披露,一个名为hitmonlee.eth的地址通过LobbyFi平台购买了1930万枚ARB代币的投票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Wintermute、L2Beat等知名机构持有的票数。
LobbyFi平台的运作模式颇具争议。它本质上是一个投票权租赁市场,持币者可以将代币投票权委托给平台获取收益,而购买者则可以通过拍卖或固定价格获得这些投票权。在OAT选举案例中,hitmonlee.eth正是利用了平台的”即时购买”功能。
这场风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据估算,OAT委员会成员在12个月任期内的潜在收益高达66ETH,而hitmonlee.eth仅花费了5ETH就帮助其支持的候选人获得这个职位。这种不成比例的成本收益比,为投票购买行为提供了强烈的经济动机。
候选人@CupOJoseph本人也承认,当前的投票购买”定价过低且风险很大”。更令人担忧的是,此前曾有2010万ARB的选票以不到0.07ETH(约150美元)的价格被购买,这种低廉的影响力获取成本正在动摇DAO治理的基础。
事件发生后,Arbitrum基金会迅速在官方论坛发起讨论,但社区意见出现明显分歧。部分成员主张直接取消被购买的选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投票购买是市场力量的体现,难以完全禁止。更多人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包括降低投票购买的吸引力,同时提升诚实治理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DAO治理的乱象可能已经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根据Katten的报告,美国SEC和CFTC等机构正加强对DeFi和DAO的审查。SEC在2017年关于”TheDAO”的调查中就曾指出,某些DAO发行的代币可能被视为证券。CFTC对OokiDAO的诉讼案更是开创性地认定DAO可以作为”非法人协会”承担法律责任。
Arbitrum的投票风波并非孤例,它反映了DAO治理普遍面临的深层危机。从BuildFinanceDAO的”政变”到BeanstalkFarms的闪电贷攻击,这些案例都揭示了当前治理机制的脆弱性。投票市场的出现,使得治理影响力可以直接用金钱购买,决策的天平正在向资本倾斜。
这场风波对所有DAO参与者都是一个警示:去中心化治理并非一蹴而就的乌托邦。如何在保持Web3开放精神的同时,构建能够抵御资本侵蚀的治理机制,将成为整个DeFi领域必须面对的核心命题。目前看来,既不能简单禁止投票市场,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平衡点。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