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X事件彻底重塑了加密货币交易格局,推动大量交易者转向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Perp DEXs)。如今,这些平台的日交易量经常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强大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的旺盛需求。
早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曾因用户体验不佳、流动性不足和价格来源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发展。但进入2024年后,行业迎来转机,像@gmx_io的PVP模式和@dydx的订单簿等创新方案开始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包括借贷协议、去中心化交易所和收益聚合器在内的多个团队,如@SuiNetwork,都在积极布局永续合约交易市场。
Sui网络在永续DEX领域的优势
@SuiNetwork凭借其独特的技术架构,为构建永续DEX提供了多项竞争优势。该网络的高性能和低延迟特性得益于其并行交易处理能力,这对于实现高效的订单匹配和流畅的交易体验至关重要。Sui创新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能够高效存储和处理账户及资产数据,而zkLogin功能则大大降低了新用户的进入门槛,允许用户直接使用Web2凭证创建账户。
此外,Sui网络的交易赞助功能还能有效降低用户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体交易体验。目前,@SuiNetwork生态已经涌现出多个颇具潜力的永续DEX项目,包括@bluefinapp、@astros_ag(由@navi_protocol支持)、@AftermathFi和@TypusFinance等,而@KriyaDEX也即将推出其永续合约平台。
在深入分析各个项目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整体对比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每个协议的交易特性、运行机制和市场表现。
Bluefin:Sui生态的领跑者
Bluefin作为Sui生态中的头部去中心化交易所,采用了创新的链下订单簿+链上结算模式。该平台由专业做市商提供流动性,并充分利用Sui网络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低于30毫秒的订单确认时间和500毫秒内的链上最终确认。目前,Bluefin支持的交易对数量位居Sui生态前列,包括$DEEP、$WAL和$TRUMP等特色资产。
数据显示,Bluefin的日交易量稳定在4000万至7000万美元之间,其中BTC永续合约占比约60%,其次是SUI和ETH永续合约。平台年化手续费收入约400万美元,展现出良好的商业潜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luefin集成了Sui的zkLogin功能,大幅简化了用户注册流程,消除了传统钱包管理的复杂性。
AftermathFi:全链上解决方案
@AftermathFi于2024年11月推出其永续DEX测试网,采用完全链上的订单簿模式。与多数依赖链下撮合的交易所不同,AftermathFi将所有订单数据都存储在链上。由于仍处于测试阶段,其交易数据相对有限。从发展策略来看,项目方似乎更注重提升DEX和流动性池的TVL,预计将在正式版推出时配合相应的激励计划。
Astros:聚合交易平台
由@navi_protocol团队打造的Astros是一个DEX聚合器与永续合约交易所的结合体。与其他平台类似,Astros也采用订单簿机制,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日交易量已达3亿美元,这可能得益于其持续的交易激励计划。
Typus Finance:GLP模式探索者
@TypusFinance在两周前推出了类似GMX的点对池永续DEX。目前其日交易量约为20万美元,TLP池的TVL超过70万美元,主要包含$SUI、$USDC、$DEEP和$LBTC等资产,当前APR超过100%。
市场观察与发展趋势
Sui生态的永续DEX目前呈现出明显的订单簿主导格局,这既反映了协议设计的选择,也体现了市场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在资产支持方面,Sui生态的项目覆盖范围相对有限,若能率先支持波动性大但关注度高的meme币交易,可能会带来显著的增长机会。
与成熟的EVM和Solana生态相比,Sui永续DEX的整体规模和流动性仍处于发展初期。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技术创新外,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激励计划可能是吸引交易者和资金的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
- 这篇文章是从[0xShinChannn]. 所有版权属于原作者[0xShinChannn]. 如果对此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学习团队会立即处理。
- 责任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文章的翻译工作由Gate Learn团队完成。未经说明,复制、分发或剽窃翻译后的文章是被禁止的。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