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潮TechFlow,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式发布《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及其咨询总结、《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及其咨询总结,同时公布两份制度说明文件。这些文件为8月1日起实施的香港稳定币监管制度提供了详细的操作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立法会已于5月21日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建立了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
从条例通过到配套指引发布,再到正式实施,香港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稳定币监管制度的落地工作。
香港稳定币监管体系全解析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体系由一部条例、两套指引和两份说明文件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监管框架:
- 1部基础法律:《稳定币条例》(5月发布)
- 2套监管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
- 2份咨询总结:记录公众咨询过程及金管局回应
- 2份说明文件:《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
其中,《稳定币条例》作为顶层法律,确立了监管的基本框架;两套监管指引则细化了具体合规要求;咨询总结反映了市场意见;说明文件提供了操作指南。
核心监管要求详解
准入门槛:高标准的准入条件
香港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具备2500万港币(约320万美元)的最低资本金,这一标准高于欧盟和日本。此外,发行人还需满足”适当人选”要求,包括:
- 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
- 严格的董事资质审查
- 业务活动限制(需金管局批准)
储备管理:双重保障机制
香港采取”100%+超额抵押”模式:
- 储备资产市值必须随时覆盖稳定币面值
- 需根据风险状况设定超额抵押比例
- 接受代币化形式的合格资产
- 强制信托隔离安排
透明度方面要求每周披露储备情况,季度审计。
技术要求:专业的私钥管理
监管指引对私钥管理提出12项具体要求:
- 重要私钥必须在隔离环境中使用
- 密钥使用需多人授权
- 密钥储存必须位于香港或认可地点
智能合约需经合资格第三方审计。
运营标准:借鉴银行业规范
香港要求稳定币发行人:
- T+1赎回机制
- 建立”三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
- 严格管理第三方风险
KYC与地理限制
监管要求:
- 赎回服务必须完成KYC
- 禁止在限制地区提供服务
- 需采取措施识别和阻止VPN使用
香港监管的特色与影响
香港采取”原则+规则”的混合监管模式:
- 在关键风险点制定详细规则
- 在具体实施保留灵活性
- 要求发行人制定业务退出计划
这套监管框架体现了香港对稳定币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定位,既维护金融稳定,又为创新留出空间。
对行业而言,香港的实践表明:清晰的监管规则有助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这或许正是香港在数字资产时代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