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有上市公司会单纯以持有黄金作为企业宗旨,但围绕TON代币持仓构建商业模式的上市公司完全可行(且已在筹备中)。
虽然黄金ETF已存在多年,但(MicroStrategy式)将国库储备置换为黄金的策略并不可行。
随着代币叙事兴起,一类新型上市公司正采用以资产负债表资产而非经营收入定义的全新策略——它们将加密货币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载体,使比特币、以太坊、XRP以及如今的TON成为估值战略的基石。
MicroStrategy转型比特币仍是最典型案例。这家商业智能公司蜕变为事实上的比特币持仓工具,开创了围绕投机敞口而非经营利润的资本形成模式。
Sharplink Gaming虽主营博彩基础设施,近期却将以太坊纳入国库,成为首家以ETH为核心持仓的美股上市公司。BitMine也已启动ETH收购,持仓量甚至超越Sharplink。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涌现出多家TON关联企业,它们复制了这种以代币积累而非产品开发为中心的结构。
这些公司共享同套战略框架:募集资金→转换为数字资产→作为持仓代理标的上市交易。其吸引力并非来自业务基本面,而是与加密周期和散户投机需求的契合。
本质上,这类企业充当资产包装器,使投资者能通过传统股市获取波动性加密资产的敞口。
这种金融工程手法并非创新,但在监管套利空间下首次获得许可。与传统资产持有公司不同,加密货币在当前SEC框架中具有特殊适配性。
传统金融资产无法复制国库资产策略
黄金若占据资产负债表主导地位且无实际业务运营,将触发《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归类。该认定会招致基金级监管审查,且GLD等黄金ETF的存在已使专营持仓公司失去存在价值。黄金缺乏收益属性与叙事动能,进一步限制了其品牌化潜力。
房地产同样存在缺陷。虽然REITs为公开市场房地产投资提供标准化框架,但受制于严格分配要求和收益测试。它们提供收益而非投机空间,故缺乏模因传播或品牌塑造可能。
伯克希尔等集团持有的股票或企业库存形式的商品,必须与运营战略直接绑定。若抽象为 treasury 身份,将破坏法律或叙事逻辑的一致性。
数字资产重塑国库资产范式
加密货币的结构适配性源于多重因素:监管模糊性、投机空间、质押收益及代币激励。与传统资产不同,加密资产允许企业同时实现持仓与生态参与。
根据GAAP准则,企业当前可将加密货币记为”无形资产”,主张其属于国库储备或商业模式组成部分,从而规避投资信托类监管。
以ETH为例,持仓既创造价格敞口,又能获取质押奖励、生态信誉及潜在空投。对于TON等代币,企业可直接对接社区叙事、开发者兴趣及Layer1生态增长。这些优势兼具技术性与金融性,是任何传统资产类别无法提供的组合。
其影响深远:作为ETH/TON持仓实体的上市公司,既发挥ETF功能又规避相应监管,既类似早期风投又保持日流动性和公开披露。
对散户而言,它们如同有真实加密储备支撑的 meme 股票。”以太坊控股公司”这类实体曾看似荒谬,如今已成现实战略形态。
不过此类企业确实处于监管灰色地带。若SEC将其视为事实上的投资基金,归类风险将骤增。随着监管边界清晰化,以数字资产为核心价值主张的公司可能被迫转型为实体运营机构或分拆持仓。
但在当前特朗普政府任期内,这种情形极不可能发生——这也解释了加密国库公司的激增现象。
只要监管模糊性持续,加密货币作为兼具国库属性与叙事价值的特殊资产类别,将继续推动该趋势发展。这种将风险敞口转化为高利润商业模式的结构性漏洞,仍将保持生命力。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9275.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