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客座文章,内容代表WeF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ksym Sakharov的观点。
上月日本金融厅提出对加密货币进行全面重新分类,拟对数字资产收益统一征收20%税率,并为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铺路。该国长期实施的累进税制对加密收益课税高达55%,普遍认为这一政策严重削弱了加密资产的投资吸引力。
制度性惰性
但这并非日本批准比特币ETF面临的唯一障碍,甚至算不上最紧迫的挑战。去年底,首相柴山昌彦在社交媒体上疑似否决了加密ETF构想,质疑政府是否应像推广传统投资那样扶持数字资产。
其执政联盟在激烈的选战后失去参议院多数优势,席位距维持主导权所需的50席差3席。尽管政治格局悬而未决——柴山更表态无论选举结果如何都将留任——但有一点始终未变:日本根深蒂固的审慎传统。
柴山在ETF审批上的暧昧态度,实则是深层体制痼疾的表征。这个国家的监管本能不仅关乎消费者保护,更折射出不惜代价规避风险的合规文化。真正扼杀创新的并非备受诟病的55%加密税率,而是这种保守思维。
颇具讽刺的是,日本曾领先韩国、香港等周边地区——早在2017年就承认加密货币支付地位,并搭建了全球首批监管框架。2024年二季度,Metaplanet更掀起日本上市公司收购比特币的浪潮,与Ava Labs、Fireblocks签署备忘录准备发行法币锚定加密货币。
然而在这些光鲜表象之下,官僚主义迷宫正在扼杀企业生机。现行制度下,怀揣提供虚拟资产服务梦想的初创公司难以满足严苛要求:包括繁复的文件材料、本地银行账户、在日合规团队以及至少1000万日元注册资本等。
或许有人辩称这些规则旨在保护用户,这确实成立。但消费者保护与创新空间就不能取得平衡吗?金融厅的做法近乎将监管者与建设者割裂——文牍主义者制定的规则从未经过现实技术约束的压力测试。
若税率真是阻碍Web3创新的主因,金融厅的税改提案早该引发爆发式增长。
改革路线图
日本要实现从合规导向到竞争力优先的转型,必须重构某些长期政策。首先,政府应废除事前审批制,采用允许交易所在上市后接受审计的快速通道机制。代币只需满足基本披露与安全认证要求即可上线,完整的监管技术审计可在上市后30天内完成。如此既保留通过强制审计和下架权实现的投资者保护,又能大幅缩短上市周期。
监管机构还需建立运用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动态沙盒,在隐私安全前提下进行验证。国家资本注入同样不可或缺——日本可设立5亿美元规模的金融厅配套基金,直接投资达到安全标准的Web3初创企业,实质性地参与市场建设。
最后,为促进协作并打破官僚孤立,金融监管机构应让科技创始人进入顾问委员会。这将帮助监管者直击行业痛点,制定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政策,而非固守防御性、维持现状的教条。
这些要求并不激进,它们已是当前引领全球加密 adoption(应用)的司法辖区的标准配置。
建设者正密切关注局势。随着”日本第一党”等民粹势力借民族主义言论崛起,政治风向正在转变。若柴山联盟倒台,新政府或开启创新友好时代——但前提是日本监管机构能摆脱风险厌恶的基因。没有这种转变,税改将流于表面,ETF继续悬而不决,日本在加密领域的先发优势终将消逝在历史中。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0836.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