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TechFlow 深潮,作者:Lia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加密货币领域,政府监管往往被视为隐私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然而8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海斯特·皮尔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场演讲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监管者的觉醒:从”加密妈妈”到隐私技术捍卫者
这场题为《花生酱与西瓜:数字时代的金融隐私》的演讲,以皮尔斯祖父的趣闻开场:这位老人为了下咽讨厌的西瓜,总会涂上厚厚一层花生酱。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故事,却巧妙引出了金融隐私的核心议题——就像当年的电话接线员能窥探通话内容一样,现代金融体系中的”第三方理论”正让我们的财务隐私暴露无遗。
作为SEC委员,皮尔斯出人意料地引用了1993年《密码朋克宣言》中的观点:”我们不能指望政府、企业或其他大型组织出于善意为我们提供隐私保护。”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直言:”在法律无法保护我们的地方,技术或许可以。”这番话从一个监管者口中说出,无异于一场金融监管领域的革命宣言。
金融监控体系的三大弊病
皮尔斯将矛头直指现有金融监控体系的三大核心问题:
- 过时的”第三方理论”:允许执法部门无需搜查令即可获取银行客户数据,形成”银行能防黑客却防不了政府”的荒谬局面
- 陈旧的《银行保密法》:将金融机构变成政府线人,2024财年产生超过2500万份交易报告,其中绝大多数是无用信息
- SEC自身的CAT系统:耗资5.18亿美元建立的”反乌托邦监控工具”,让工作人员可以随意查看任何人的交易记录
她特别指出,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的监控模式,不仅侵犯隐私,更让真正有价值的线索淹没在数据海洋中。
区块链技术:隐私保护的新希望
面对法律保护的不足,皮尔斯将希望寄托在区块链技术上:
- 零知识证明(ZK):实现身份验证而不泄露隐私信息
- 隐私混合器:保护交易记录不被追踪
- 去中心化网络(DePIN):彻底摆脱中心化机构的监控
她甚至支持”允许这些技术自由发展,即使可能被滥用”的激进立场,并引用1990年代加密技术抗争的历史,强调隐私技术对数字时代自由的重要性。
监管者为何比极客更激进?
有趣的是,皮尔斯的观点比《密码朋克宣言》作者埃里克·休斯更为激进。作为体制内人士,她反而主张更彻底的隐私保护,这种”皈依者狂热”正是演讲最引人深思之处。
在Tornado Cash创始人受审的敏感时刻,皮尔斯明确表态:”开源隐私软件的开发者不应为他人使用代码的行为负责。”这种立场让她成为加密社区意想不到的盟友。
这场演讲标志着监管思维的重大转变。正如皮尔斯引用最高法院大法官布兰代斯的名言:”当政府的目的是善意的时候,我们必须最警惕地保护自由。”在数字时代,隐私技术或许正是捍卫这种自由的关键武器。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