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和加密货币似乎即将迎来主流采用:美国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资金流入屡破纪录,高盛持有贝莱德发行的加密ETF份额超过任何其他机构,从Strategy到Bitmine等企业资金部门也开始拥抱数字资产。
然而美国银行最新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全球基金经理仍坚持拒绝接触数字资产。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解决方案副首席投资官Max Gokhman指出,这种矛盾现象并非源于监管不确定性或操作复杂性——这些障碍大多已得到解决。
他在接受CryptoSlate采访时表示,数据失衡源于恐惧、认知误区,以及行业难以摆脱对”合法投资”的固有认知。
Gokhman多年观察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革命的碰撞,他指出:
“最根本的原因是成熟行业需要时间意识到自己正在落后。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始终存在。”
受托责任悖论
基金经理以履行受托责任为荣,但这种保护本能制造了悖论:保护客户资产的意愿反而阻碍了他们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Gokhman表示:
“优秀受托人的职责包括洞察客户需求。从零售到机构客户都对数字资产更感兴趣,但他们发现投资经理并未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阻力来自持续存在的认知误区:一是认为加密货币纯属投机且缺乏价值,二是缺乏能用数字资产构建合法投资方案的专业人才。
迷因币认知陷阱
当Gokhman遇到持怀疑态度的同行时,对话总会陷入固定套路。传统金融人士用迷因币代表整个加密生态,暴露出他所称的”浅层认知”。
正如股市涵盖蓝筹股股息与生物科技投机,数字资产也包含产生真实收入的成熟协议与纯投机代币。
他的回应已成条件反射:
“投资股票就意味着只买粉单市场仙股吗?高收益债券包含大量理性投资者根本不会碰的公司。多数资管经理都会持有新兴市场股票和不良债务——这对他们是关键资产类别。”
Gokhman强调这种怀疑具有选择性:经理人可坦然持有违约多次的委内瑞拉债券,却对比特币敬而远之——尽管其15年来从未发生支付违约。
当基金经理争论加密货币合法性时,市场已悄然变革。Gokhman引用的数据打破了零售叙事:交易所89%的比特币交易额超过10万美元。他强调:
“这不是散户资金。市场正在走向机构化。”
教育挑战
富兰克林邓普顿推出三层推广战略,面向央行官员、机构中介和零售投资者。其中关键的中层包括控制数百万用户入口的券商和平台方,这些人对客户需求仍一无所知。
Gokhman质问这些从业者是否询问过客户对加密资产的需求,并补充道:
“客户可能在Coinbase账户存放大部分财富,而你根本没有捕捉到这些信息。”
传统顾问常发现客户财富分散在不同平台,专业管理的投资组合完全不包含客户自行积累的数字资产。
富兰克林邓普顿的突破在于”翻译”:用传统金融语言诠释区块链概念。分析Solana时,他们不强调革命性 rhetoric,而是计算贴现现金流。
Gokhman解释:
“像Solana这样每笔交易都产生实际费用的项目,我们可以预测交易量增长。这些就是未来现金流,可以贴现回当前价值。”
这种方法通过应用熟悉的分析框架消除数字资产的神秘性,任何受过基础估值训练的投资者都能理解。
收益才是核心
随着美联储降息临近,Gokhman看到机遇。传统收益源回报递减,机构面临创收压力,加密货币可提供替代方案。
他认为:
“人人都需要收益,质押是明确途径之一。当有人担心加密领域全是骗局时,我会问:你担心过政府直接取消所有债务吗?因为我亲身经历过。”
美国证交会关于流动性质押的最新指引可能成为转折点。受监管产品首次能在不直接持有加密货币的情况下提供质押收益。
Gokhman预测,若支持质押的加密ETF获批,阻力将难以持续:
“当我们能提供收益时,我相信会推动更大规模的采用。”
这种转变可能会突然加速。机构采用往往遵循相同模式:持续怀疑直到竞争压力迫使集体行动。
加密领域的大分化持续存在:75%的基金经理固守传统框架,而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服务客户需要拥抱技术变革。
经济压力注定最终会实现采用,问题不在于分化是否会消失,而在于哪些经理将引领潮流,哪些将仓促追赶。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4733.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