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没有愚蠢问题”的精神,比特币意见领袖Crypto Tea在X平台发布了一个众人心中暗藏却未曾明言的疑问:既然休眠巨鲸抛售20亿美元BTC就足以压垮币价,为何赛勒和ETF机构全年超800亿美元的持续买盘却未能推动比特币一飞冲天?
“这该如何解释?”他沉思道。
瞬时交易vs算法吸筹
比特币分位数模型创始人Plan C迅速给出专业解读:20亿美元的”胖手指”式抛售足以让市场如坠楼钢琴般急速下坠,而2025年迈克尔·赛勒与ETF军团830亿美元的吞筹量?这似乎只让比特币价格走出缓慢而平稳的轨迹而非火箭升空。原因何在?
Plan C的解释近乎直白:
“很简单。衡量交易影响力需计算交易速率——将总金额除以操作时长。”
换言之:价格由边际交易决定,而非平均量。
突发的巨额卖单(尤其在流动性薄弱时)能瞬间击穿订单簿引发价格暴跌。而算法交易则专为隐匿、分散操作设计,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一年内买入830亿美元构筑的是价格地基而非火箭,除非加速吸筹。
「纸面比特币」:X变量
但且慢——比特币心理分析师追问:交易所可见的「纸面比特币」供应量如何解释?Plan C回应:
“这确实是未知变量,但我无法量化纸面比特币规模。此前的分析假设其不存在。若实际存量可观,将是抑制价格波动的另一要素。”
当市场大量交易”纸面比特币”(欠条或合成资产)而非真实币种时,报告中的购买量可能被稀释——看似买压汹涌,实则未真正减少流通筹码。
BTC价格的核心驱动力
最终差异源于交易节奏、执行方式和市场结构。2025年ETF与机构购币具有审慎、稳定、高度分散的特性,通过跨交易所与场外柜台操作,甚至采用算法订单簿以最小化价格影响。
相比之下,崩盘往往突发、集中且引发恐慌——尤其在流动性稀薄的周末时段。
故当下次头条因20亿美元抛售惊呼市场崩溃时,请记住:关键不在规模,而在速度与源头。慢火筑底,骤震引燃,而纸面比特币始终潜伏其间,成为市场最大的未知变量。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8839.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