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Slate Sundays」——CryptoSlate 全新推出的每周深度专栏,通过深度访谈、专家解析与发人深省的评论文章,超越头条表象,探索塑造加密未来的思想与声音。
2025 年,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s)市场规模逼近 3000 亿美元,并有预测认为到 2034 年该市场将达到 30 万亿美元。
这一趋势主要由稳定币推动,仅以太坊就创下了高手续费、高摩擦和粗糙用户体验的历史新高。区块链底层设施是否已准备好承接这样的需求?
尽管代币化 RWA 领域取得诸多进展,加密创新者清醒地意识到,真正无缝的系统仍是一个移动的目标。
“它正在不断演进,”Polygon Labs 全球支付业务负责人 Aishwary Gupta 坦言。他曾在 American Express 负责 web2 支付与资金管理业务(“跨境资金流动”)。对他而言,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技术底层正在飞速发展。
“以 Polygon 为例,我们刚升级到 1000 TPS,两个月后将达到约 5000 TPS。实际上基础设施已经就绪……只要有需求,Polygon 可以扩展至每秒 5 万笔交易。”
Aishwary 认为,旧的扩展挑战正在迅速消退,但它们正迅速被其他障碍所取代,例如监管壁垒和流动性瓶颈。
四年之间,天壤之别
Aishwary 于 2021 年加入 Polygon,成为其“DeFi 领域首位全职员工”。对比当下与当时的代币化支付状况,他表示差异犹如昼夜。据他称,四年前手续费更高,用户入门体验也差得多。
“四年前,入金手续费可能高达 5% 甚至 10%。你得尝试五个不同的入金渠道,可能只有一个能用。从那种情况到今天,进行交易和资金入金已经容易得多。我们尚未完全进化,但从四年的视角看,流程已顺畅许多。”
Aishwary 指出,问题在于手续费受市场结构和各地零散法规的影响:
“特定市场中只有一两个参与者获得许可或处于流动性沙盒中。实际被授权进行出入金操作的机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你会看到各种套利行为出现……
在链上,即便转移十亿美元,你仍只需支付一美分……问题只在于监管套利形成了障碍。”
监管明晰化:谁在代币化竞赛中领先?
如果稳定币发行方和其他代币化 RWA 提供者正在利用监管套利,他们会去向何方?哪些地区在为该领域数万亿美元的爆发做最好准备,可以说是接过技术并全力奔跑?
Aishwary 指出了四个主要地区:世界金融之都——美国、新加坡、欧洲和中东:
“这是我们看到广泛接受的四大区域。”
他表示,美国正引领潮流——在经历了多年监管不透明导致的落后之后。正如 BitMEX 首席执行官 Stephan Lutz 几周前向我透露的,他们(特朗普政府)凭借《GENIUS 法案》几乎在一夜之间扭转了局面。该法案为稳定币发行设立了明确标准,并为美国发行方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监管清晰度。
新加坡是代币化 RWA 领域的另一先驱,尤其在稳定币方面。《支付服务法》和《金融服务与市场法》为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建立了清晰的许可制度,这些机构受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严格监管,并符合国际反洗钱/反恐融资(AML/CFT)标准。
Nium、Zodia Custody 和 Crypto.com 等大公司因其创新的支付通道和监管框架而选择新加坡。Aishwary 分享道:
“在支付领域,除了美元,我们认为新加坡元的交易量位居第二。”
在欧洲,Aishwary 视其为“缓慢而稳定”进步的范例。尽管 MiCA 法规可能需要一些调整,但他表示他们为稳定币发行方做了“大量尽职调查”,Bitstamp 和 Fireblocks 等老牌公司现已在 MiCA 制度下提供受监管的数字资产支付服务。
最后,中东并未落后太多。例如在阿布扎比,监管机构已为银行发行稳定币 outlining 了要求,为储备管理和合规制定了明确指南。
闲置资本永远追逐收益
既然 Aishwary 提到了《GENIUS 法案》,我询问他对其中禁止稳定币发行方向持有者支付任何形式利息或收益的条款有何看法。他表示:
“问题在于,这些资金之所以存放在银行,是因为它们至少能获得一些利息——不高,但总比没有好。现在,如果同样的美元在链上能比链下给你更好的利息,那么实际上你会更愿意将资金留在链上,这意味着这实际上影响了整个银行资金流。”
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TradFi)和加密原生资产管理公司都日益寻求在链上产品中获得收益,例如代币化美国国债、私人信贷和受监管的货币市场基金。
到 2025 年中,代币化国债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已突破 74 亿美元,高盛、纽约梅隆银行和 Securitize 等主要参与者积极将资金配置于这些产品,以追求更高收益、即时结算和灵活抵押,其表现往往优于传统的链下银行工具。
稳定币之外:代币化 RWA 的趋势
我们将话题从稳定币转向代币化 RWA 的其他趋势。尽管代币化股票正成为 Kraken、Coinbase 等中心化交易所以及 Synthetix、Mirror Protocol 等 DeFi 平台的热门话题,但 Aishwary 的分析直言不讳:
“所有人都在狂热追捧代币化股票,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东西。Polygon 在一年半前就尝试过代币化股票。行不通。根本没有需求。”
我疑惑为何兴趣如此之低。他解释道:
“除非你来自朝鲜,无法购买苹果股票——但我早已在银行账户中持有苹果股票。无论身在印度、迪拜,还是世界任何地方。所以你并没有真正面向那些无法接触它的人群。”
此外,他表示流动性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链上流动性目前也是个大问题。它们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大多数时候,你最终会得到糟糕的报价或不利的汇率。”
这并非许多人预期的突破。
大宗商品与非美元稳定币
在代币化货币世界中,Aishwary 认为哪里真正有前景?两个“人们尚未充分关注”的主要趋势是非美元稳定币和代币化大宗商品。
“如果你看 Polygon,我们在非美元稳定币市场占据超过 50% 至 60% 的份额,而且还在增长。我们实际上正在大力扩展这一领域。大宗商品也是如此,比如黄金、白银,使它们更易获取和交易。”
在全球范围内,非美元稳定币现已占美国以外活跃跨境走廊交易量的约 30%。
就代币化大宗商品而言,全球市场规模在 2024 年达到约 250 亿美元,仅黄金代币价值就达 约 17 亿美元,石油、白银和农产品代币的份额也在稳步增长。Aishwary 补充道:
“这些大宗商品或资产已在链上存在,但它们尚未发展成自成体系的生态,这是目前缺失的一环。”
通往 30 万亿美元之路
随着代币化 RWA 规模膨胀至数万亿美元,这一领域将如何演变值得关注。随着全球各国政府争相增持这一硬资产,黄金在战略储备中创下历史新高,代币化黄金顺势而上合乎逻辑。
短短几年内,代币化已从概念验证试点发展为全球基础设施,数十亿美元资金正流入跨大陆的多样化现实世界资产。
下一步不仅是扩大规模和清除监管障碍,更在于行业如何真正释放新型价值与效用,远远超越稳定币已开启的序幕。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0757.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