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Zachary Kelman,区块链法律专家
2021年对于美国加密货币行业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Gary Gensler的强势监管下,加密货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系列针对交易平台的诉讼和严苛立法提案,让业内人士担忧这可能扼杀美国加密货币创新的发展势头。
争议性监管:DeFi经纪人规则
最具争议的监管措施出现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IJA)中,即所谓的”DeFi经纪人规则”。该条款要求区块链协议和节点运营商收集每个钱包持有人的个人信息,这一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参议院辩论中就已被公开质疑。随着Gensler监管行动的全面展开,美国加密货币从业者纷纷寻求海外发展机会,认为这不仅是监管过度,更是对行业的系统性打压。
GENIUS法案的转折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饱受争议的DeFi经纪人规则最终未能落地实施。即便在最后阶段缩小了适用范围,仅针对”有能力”识别用户的实体,这项规则仍然宣告失败。全球节点运营商为合规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新制定的IRS表格1099-DA也成为了无用的文件。
然而,Warren参议员并未就此止步,她的最新目标是GENIUS法案。作为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资深成员,Warren提出了72项修正案试图阻止该法案通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项关于稳定币监管的修正案,要求发行方永久监控所有涉及其代币的非法交易,这一要求被业内人士认为既不合理也不可行。
稳定币监管之争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Warren的提案仅限于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验证初始交易对手身份,而非监管所有后续交易,可能会获得两党支持。像Tether和Circle这样的主要稳定币发行方完全能够满足这种适度的监管要求。事实上,近期司法部案件显示,Tether已被用于规避制裁,这似乎佐证了Warren的部分观点。
但Warren忽视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党同僚Kirsten Gillibrand就持不同立场,她支持通过GENIUS法案促进美元稳定币的全球主导地位,而非过度监管。Gillibrand特别强调,加密生态系统应该建立在美元计价稳定币基础上,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监管背后的赢家
过度监管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美国银行近期宣布推出自有稳定币,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此前也有类似尝试。这些拥有庞大合规团队的大型银行,恰恰能在监管重压下获得竞争优势。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Warren常以挑战华尔街自居,她的监管提案却往往为这些金融巨头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加密货币行业应当清醒认识到,这些监管行动不是偶然的技术恐惧,而是精心策划的制度性操作。监管者虽然未能完全扼杀行业发展,但其真实意图已经显露无遗。这场监管博弈的结果,或将决定美国在全球加密货币竞争中的地位。
观点来自:Zachary Kelman,区块链法律专家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