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向无环图(DAG)在加密和区块链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创新技术通过提供免费且快速的交易解决方案,为去中心化领域带来了全新思路。
自区块链技术诞生十年来,它成功开启了去中心化革命,并催生出众多优秀的分布式账本技术(DLTs)。这些新兴技术各具特色,都在尝试解决区块链存在的固有缺陷。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包括R3 Corda、Hashgraph和Iota Tangle等。值得注意的是,Iota和Hashgraph都采用了有向无环图(DAG)作为其底层架构。
计算机科学中的DAG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DAG是一种由顶点和边组成的有向图结构。这种数据结构具有方向性,每个节点都与其他节点相连,为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提供了建模连接性、概率和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
DAG的无环特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特征,这意味着图中不存在完整的回路或循环,确保用户无法重复访问同一个节点。此外,DAG还支持拓扑排序,其中起始节点的值始终小于结束节点的值。
DAG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中的应用
有向无环图在加密货币和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设计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处理速度明显优于传统区块链方法。
与区块链将信息存储在相互连接的区块中不同,DAG采用顶点和边来记录数据。顶点负责存储交易信息,而拓扑结构的特性使得记录的顶点之间相互依赖。
基于DAG的加密货币或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灵活选择是否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这种无需挖矿的运作方式不仅更加快速,而且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与以太坊等传统区块链解决方案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效率优势外,DAG还提升了数据存储性能,被视为在线支付和交易领域极具潜力的区块链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DAG节点/顶点的创建机制使得交易处理几乎可以瞬间完成,大幅提升了网络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DAG的工作原理
加密货币中的DAG通过顶点(节点)存储信息来运作,其中节点结构代表交易信息。由于摒弃了”区块”概念,DAG无需通过挖矿来创建、验证和扩展区块链,交易可以直接写入相互构建的顶点中。
为确保共识,基于DAG的加密货币通常会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或其他共识算法来验证交易。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解:
假设交易员John使用基于DAG技术的加密货币向Slay转账。当这笔新交易产生时,DAG系统会通过参照之前的交易来进行验证。这种多重参照机制确保了交易的可靠性证明。
在基于DAG的加密货币或DLT中,共识算法依赖于”提示”机制来确定验证交易的节点权限。节点的选择标准基于其累积权重(即确认数量),权重较高的节点对交易验证具有更大影响力。
John的交易在被其本人或其他基于该交易构建的节点引用之前将保持未确认状态。实际上,只有具备更高权重的节点才能继续验证交易,从而确保网络的健康增长。
DAG如何防范双重支付
DAG节点具备检测双重支付的能力。系统通过验证较早的交易并检查发送方余额是否充足,甚至可以追溯到发送方的首笔DAG交易。如果余额不足,交易将被拒绝。值得注意的是,DAG只需验证单一路径即可完成这一过程,即使存在多条可能路径。相比之下,区块链虽然也能防范双重支付,但在能源和时间成本方面消耗更大。
下图直观展示了DAG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DAG算法优先选择累积权重较大的节点,有效解决了多个分支互不知晓的问题。新交易通常通过尖端连接,并始终引用较早交易进行验证。这种选择性机制还会自动丢弃较弱的路径,随着网络发展不断优化。
在区块链系统中,交易通常需要经过六次确认才能被视为”已花费”,而DAG通过以下机制确保系统可靠性:优先选择权重较大的节点;追踪先前交易路径确保无双重支付且余额充足;在满足条件后将交易添加到网络中。
DAG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案例
Iota Tangle
Iota采用了名为Tangle的DAG共识算法。其核心规则要求每笔新交易必须连接并验证两笔先前交易。这种设计使得网络随着交易增加而不断增强,且完全不需要挖矿来达成共识。
为防止双重支付,系统确保任何单一实体控制的交易量不超过总量的1/3。不过需要指出的是,Iota Tangle并非完全去中心化,它依赖一个名为”协调者”的中心化节点来监督交易并防止冲突。
哈希图技术
Hedera Hashgraph是一种面向企业的公共分布式账本技术,采用DAG而非区块链架构。与Iota类似,它也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是由包括谷歌、波音和德国电信等全球商业领袖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监督。
在技术层面,Hashgraph采用了Gossip协议,节点通过信息共享达成共识来批准交易。每笔新交易都会在分布式账本上留下完整的审计轨迹。
DAG加密货币应用案例
Obyte
Obyte是一种采用DAG账本的流行加密货币,能够实现无中介的交易过程。不过它采用了验证者系统来保护网络免受双重支付攻击。
Nano
Nano是一个零手续费的去中心化平台,使用被称为”区块格”的DAG技术。该网络不仅交易速度快,而且完全免费。其架构融合了区块链和DAG的优势,提供了开箱即用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
DAG与区块链的对比
虽然DAG和区块链都属于分布式账本技术,但两者在本质上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
架构差异
区块链采用节点通过区块链连接的线性结构,这种时间顺序具有不可篡改性。交易被打包成区块,新交易形成的新区块需要附加到前一个区块进行验证。
相比之下,DAG采用拓扑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一笔交易。节点链通过引用旧交易来防止双重支付。虽然树状结构允许多条路径存在,但新交易只需验证一条路径即可完成确认。
共识机制
区块链DLT严重依赖工作量证明机制,需要节点通过资源密集型的挖矿过程来验证交易,参与者会获得相应奖励。
DAG则采用单独验证每笔交易的方式,利用先前交易作为验证依据。验证者和矿工共同参与,且大多数交易都是免费的。
DAG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DAG技术具有诸多显著优势:首先,由于无需矿工添加顶点,交易速度极快;其次,其拓扑结构可以快速检查旧交易路径,有效防止双重支付;再者,无挖矿机制使其更加环保;最后,极低甚至为零的交易费用和出色的可扩展性,使其能够处理远超传统区块链网络的交易量。
然而,DAG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多数DAG协议实际上都是半去中心化的,而非真正的去中心化,通常需要某种形式的中心化监督机制。
总结与展望
有向无环图作为区块链的有力替代方案,成功解决了区块链面临的诸多关键问题,提供了快速高效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大多数DAG实现并非完全去中心化,它们通常依赖理事会或中心化节点来监督交易、解决冲突并确保系统合规运行。
作者: Nitish 译者: binyu 审校: Ashley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