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用数学方法解析zk-SNARK技术,展示这项创新如何在不泄露任何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知识真实性的验证。
技术原理概述
zk-SNARK(零知识简洁非交互式知识论证)是一种革命性的密码学证明系统。它允许验证者在不知道具体内容的情况下,确认证明者确实掌握某些特定知识(称为witness),并且这些知识满足预设的数学关系。
构建zk-SNARK证明需要经历四个关键阶段:首先将待证明的问题转化为算术门电路,接着将这个电路转换为矩阵公式,然后将矩阵公式转化为多项式形式,最终通过椭圆曲线加密技术实现证明过程。前三个阶段主要是对原始陈述的形式转换,而最后一个阶段则利用同态加密技术将陈述映射到加密空间,使得证明者能够在不泄露原始信息的情况下完成验证。
理解本文内容需要具备STEM专业大一水平的代数知识,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可能是椭圆曲线加密概念。对于不熟悉这一领域的读者,可以将其类比为具有特殊基数的指数函数,但要记住其逆运算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考虑函数f(x)=x³+x²+5。假设Alice想要证明她知道这个函数的解。虽然这个例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能清晰展示zk-SNARK的工作原理。实际上,包含条件判断的更复杂函数也可以转换为类似的算术表达式。
算术门电路构建
首先需要将目标函数转换为基本算术运算。对于f(x)=x³+x²+5,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乘法门和加法门。这些运算关系可以表示为一组”一级约束”,每个约束对应电路中的一个算术门。多个这样的约束可以概括为二次算术程序(QAP)。
对应的算术门电路如下:
矩阵公式转换
接下来定义”见证”向量,它包含了输入值、中间计算结果和最终输出。对于有m个输入和n个算术门的问题,见证向量将是(m+n+1)维的。然后构造三个特定维度的矩阵A、B、C,将算术门电路转换为矩阵方程形式。矩阵的每一行对应电路中的一个算术门约束。
多项式转换
通过构造特定的多项式矩阵,将矩阵公式转换为多项式形式。这个过程可以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等方法来高效完成。最终得到的多项式需要满足特定的可整除性条件。
椭圆曲线加密实现
将多项式方程投影到椭圆曲线加密空间中。椭圆曲线密码学基于特定的数学性质:在素域Fp上定义的点满足y²=x³+ax+b的关系。这些点的加法运算具有特殊的几何性质,可以用于构建单向加密函数。
为了处理二次项,需要引入双线性映射(配对函数)。通过可信设置生成公共参考字符串,包括证明密钥(PK)和验证密钥(VK)。验证密钥仅包含7个椭圆曲线点,无论问题复杂度如何。
证明与验证过程
Alice使用证明密钥计算特定的椭圆曲线点组合,生成包含9个点的zk-SNARK证明。验证过程分为三步:首先验证证明中的点确实是参考点的合法线性组合,然后检查双线性映射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所有检查都通过,则证明Alice确实掌握了正确的见证。
这个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椭圆曲线加密的单向性:即使知道证明结果,也无法逆向推导出原始见证信息,从而保证了零知识特性。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