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前以太坊铭文本质上仍是Ordinals的翻版,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范式。虽然ETHS在去中心化程度上优于Rollup,但其提款流程仍依赖第三方公证人/管理者,存在资金被盗风险。从现状来看,ETHS更多是金融炒作的对象,而非能为以太坊生态带来超越Layer2的创新方案。
随着BTC生态铭文的火热,其他公链的开发者纷纷效仿搭建类似系统。虽然不同链上铭文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功能各有差异,但核心原理相似:都利用转账时附加的文本信息来表达操作指令,这些纯文本信息不涉及智能合约执行;开发者会制定标准化规范;同时提供开源的Indexer索引器来归集链上铭文信息并计算系统状态。
BTC铭文Ordinals在BTC链上建立了一套发行NFT和代币的机制,引发了人们对BTC L2的广泛思考。从这个角度看,Ordinals确实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然而受限于BTC本身架构,Ordinals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上都存在不足,同时因其产生的粉尘污染和数据占用问题,也遭到BTC社区元老的非议。
那么,在已经具备完善智能合约体系的以太坊上复刻铭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这些铭文项目又会对以太坊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重演BTC链上的争议?
Ethscriptions的技术实现
以太坊上著名的铭文项目Ethscriptions主要利用Calldata实现其功能。Calldata是以太坊交易中传输的原始输入数据,通常用于智能合约交互参数的传递,但也可用于向EOA地址发送文本消息。如下图所示,Input Data即为calldata。
要在交易中铭刻”Hello world”,需要构建包含特定calldata的交易。链下Indexer监听到这笔交易后,就会更新数据库并通知用户新铭文的产生。铭文内容不仅限于简单文本,还可以包含图片信息的base64编码等更复杂的数据。
Ethscriptions目前通过了6个ESIP提案来定义不同场景下的铭文使用规范,但这些规范仍较为基础。虽然Ethscriptions可以利用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部分逻辑,但官方并不推荐直接与智能合约交互。根据官方文档,Ethscriptions旨在为用户提供”去中心化且价格合理的运算服务”,通过将运算剥离至链下来降低以太坊使用成本。
Facet:类协处理器设计
Facet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经济实惠、安全且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它通过监听以太坊上Ethscriptions的calldata,在VM中执行运算后返回结果给用户。Facet包含几个核心组件:用Ruby编写的Facet VM、智能合约编程语言Rubidity,以及在Facet上运行的”Dumb Contract”(呆笨合约)。
呆笨合约不会真正部署在以太坊上,其代码仅以calldata形式发布到ETH链上。虽然官方称Rubidity保留了Solidity的许多用法和概念以便开发者快速上手,但这种全新语言和VM的引入实际上给开发者带来了额外的学习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目前Facet VM仅支持官方白名单中的呆笨合约,这表明官方对新语言和VM的信心不足。
Facet对智能合约的批判
Facet文档中对以太坊智能合约做出了尖锐批评:”智能合约被认为是使以太坊与众不同的最重要特性,但Facet的论点是智能合约是以太坊最大的设计缺陷。”他们认为合约输出由输入决定,因此不应在链上进行运算而浪费资金。
从产品角度看,Facet确实实现了其口号:既能在链下间接调用智能合约,又有自己的链下呆笨合约体系。但从经济角度考量,Indexer如何解决存储和运算成本的问题仍不明确。可能的方案包括向用户收费、依靠生态炒作盈利,或作为公共产品接受捐赠,但这些都难以支撑项目长期发展。
Facet出现的必然性
如果仅需简单的铭文功能,Ethscriptions已足够。但铭文体系无法支持复杂交易逻辑,这正是ESIP-4提案催生Facet的原因。以官方NFT市场为例,其采用挂单机制运作:用户通过特定格式的calldata将NFT充值进合约,Indexer节点在链下监听事件并更新NFT归属权。
这种机制下,NFT或代币铭文的状态都不在L1上,这与一些社区宣传相矛盾。实际上,铭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ETH链上原生资产。判断资产是否为L1原生的简单标准是:其状态能否在以太坊”世界状态”中还原,L1 EVM能否引用、调用、查询和修改该资产状态。
铭文系统只能实现简易的伪合约逻辑,如挂单机制。对于更复杂的AMM等DeFi形式,必须借助智能合约。这正是Facet出现的原因——它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区块结构的L2,通过将所有L1资产”跨域”到Facet后,就能用呆笨合约对链下资产进行操作,从而支持复杂合约逻辑。
与Rollup的对比
Ethscriptions方案与Rollup有相似之处:都在以太坊上提交L2交易数据calldata,都将运算放在链下处理。但两者存在关键差异:
Rollup通过批量提交calldata显著降低用户成本,而Ethscriptions用户需直接向L1提交交易,成本优势不明显。Rollup用户可获得链下预确认,体验优于Ethscriptions的L1确认等待。虽然Ethscriptions宣称比Rollup更去中心化,但实际运行中Indexer同样面临中心化问题。
最关键的差异在于状态结算机制。Rollup会定时将运算后的状态提交到L1,而Facet缺乏这种机制,导致其L2到L1的提现必须依赖管理员签名放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相比之下,Rollup通过完善的机制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资产提现。
总结
当前的Ethscriptions存在几大问题:其资产并非真正的L1原生资产;为实现复杂功能而衍生的Facet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官方宣称的去合约化运算连自己的核心应用都未采用;相比Rollup既无成本优势,又缺乏安全性。
Ethscriptions借着BTC铭文的热度进行概念炒作,但尚未展现出超越现有方案的价值。从目前发展来看,ETHS更多是金融炒作的载体,而非能为以太坊带来实质性创新的技术方案。其宣传口号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巨大落差,长期价值仍有待观察。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