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比特币采用UTXO模型,每个未花费交易输出(UTXO)都具有唯一性,这种设计使其天生具备可追溯特性。
比特币的最小单位是聪(Satoshi),1个比特币等于1亿聪(10^8 Satoshis),在交易中通常简写为sats。
发展历程
2023年对于比特币生态而言是充满创新的一年。年初,去中心化协议Nostr从比特币社区诞生;紧接着在二月份,比特币NFT协议Ordinals横空出世。3月8日,当无聊猿母公司Yuga Labs在Ordinals上拍卖300枚BTC NFT时,其中288枚以1650万美元的总价成交,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Ordinals协议由Casey Rodarmor于2023年1月发布,其核心创新在于为比特币的最小单位”聪”赋予唯一编号。通过将这些编号与图片、文字、视频或代码等数字内容绑定,使得每个聪都变得独一无二,从而实现了比特币原生的NFT功能。这项创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7年的Segwit和2021年Taproot两次重大升级。
Taproot升级显著提升了比特币网络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虽然技术上一直存在将数据附加到比特币交易中的可能性,但此前每个区块最多只能存储4MB数据。Ordinals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在GitHub上持续开发完善,包含多个关键组件:描述序数方案的BIP提案、用于追踪聪位置的索引系统、支持序数交易的钱包,以及用于区块链交互式探索的区块浏览器。
虽然SegWit和Taproot升级并非专门为NFT设计,但它们通过增加区块数据存储容量,无意中为Ordinals NFT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隔离见证(SegWit)
2017年的SegWit升级通过软分叉方式实施,将比特币交易分为交易数据和见证数据两部分。这项创新不仅解决了交易延展性问题,还通过将见证数据存储在独立结构中,巧妙地绕过了区块大小限制。
Taproot升级
2021年11月实施的Taproot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比特币网络的隐私性和可扩展性。它简化了任意见证数据的存储方式,放宽了对交易数据量的限制,使得单个交易可以利用整个4MB的区块空间。这些改进为Ordinals协议奠定了基础,使得在比特币链上存储各类媒体内容成为可能。
技术原理
比特币可以被细分为1亿个最小单位”聪”(0.00000001 BTC)。Ordinals协议创造性地为每个聪分配唯一编号,并通过”铭刻”(inscription)过程将数字内容与特定聪永久绑定。编号方案遵循比特币挖矿的时间顺序,而转账则采用先进先出原则,这正是”Ordinals”(序数)名称的由来。
协议的核心在于两点:首先,为每个聪赋予唯一编号,就像身份证号一样;其次,采用先进先出的转账机制。举例来说,当一笔交易包含多个输入和输出时,编号靠前的聪会优先转入靠前的输出地址。
编号体系
Ordinals为每个聪设计了多种编号表示方式:简单的整数序号、包含区块高度和偏移量的十进制表示、类似经纬度的度数记法,以及反映其在比特币总供应量中位置的百分位表示。
根据稀有程度,聪被分为多个等级:普通聪(总量2100万亿)、每个区块首个聪(总量6929999)、每次难度调整首个聪(总量3437)、每次减半首个聪(总量32)、每个周期首个聪(总量5),以及最稀有的创世区块首个聪(唯一1个)。
市场影响
Ordinals协议为NFT市场和比特币生态都注入了新的活力。相比以太坊NFT主要依赖链下存储,比特币NFT实现了艺术品的永久链上保存。同时,聪的编号体系催生了类似”QQ靓号”的收藏文化,为NFT社区创造了新的叙事方式。
对矿工而言,Ordinals带来的NFT交易增加了手续费收入;对开发者来说,围绕比特币NFT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大量创新机会。虽然部分比特币纯粹主义者担忧这会影响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定位,但NFT与比特币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技术细节
最小交易限制
比特币网络设定了546 satoshis的”dust limit”,这是为了防止大量小额交易造成网络拥堵。这个值会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确保交易费用始终合理。
两阶段交易机制
Taproot交易需要采用承诺/揭示的两阶段过程。首先在承诺交易中创建包含铭刻内容的Taproot输出,然后在揭示交易中实际写入链上数据。这种设计确保了数据写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例分析
一个典型的铭文交易包含特定的脚本结构:以OP_FALSE和OP_IF开始,随后是”ord”标识符、内容类型声明,最后是实际内容数据。例如”Hello, world”这样的简单文本,其原始十六进制数据经过解析后可以清晰看到各个组成部分。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