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协处理器概念在近几个月持续升温,这个新兴的ZK应用场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目光。然而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人对协处理器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特别是对其核心定位的理解还不够清晰——究竟什么是协处理器,什么不属于协处理器的范畴?同时,市场上也缺乏对各家协处理器技术方案的系统性对比分析,本文旨在为市场和用户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行业认知框架。
重新认识协处理器
如果要向非技术人员简单解释协处理器,董沫博士的比喻堪称精妙——协处理器本质上就是”赋予智能合约Dune Analytics般的能力”。这个比喻该如何理解?想象一下我们使用Dune的场景:当你想在Uniswap V3做流动性提供者时,会查看各种交易对的交易量、7天APR等数据;或者当StepN火爆时,你会追踪每日交易量、新增用户数等指标来决定买卖时机。这些数据不仅对个人决策有价值,项目方同样需要它们来优化产品,比如根据用户行为推出个性化推荐或忠诚度计划。
在Web2世界,互联网公司可以自由使用这些数据,但在强调透明、去信任的Web3环境中,项目方面临两难选择:要么采用中心化方式处理数据(牺牲去中心化原则),要么完全上链处理(面临天价Gas费用)。协处理器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个困境,它通过ZK技术将链外数据索引和计算过程”自证清白”,既保持了去信任特性,又大幅降低了成本。
“协处理器”这个概念源自计算机体系架构中的GPU。就像GPU专门处理CPU不擅长的图形计算一样,区块链协处理器专注于处理区块链原生不擅长的重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极大拓展了区块链应用的可能性边界。其核心功能可以概括为:1)从区块链获取真实数据并用ZK证明其真实性;2)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并再次用ZK证明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近期热门的Storage Proof主要实现第一步,而协处理器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步的可验证计算。
需要特别区分的是,协处理器并非Rollup。从技术架构看,Rollup需要维护永久存储层,而协处理器是”无状态”的;从应用场景看,协处理器是作为现有区块链的服务插件,而非独立的执行层。
ZK技术的必要性探讨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用ZK技术?这看起来不就是”加了ZK的Graph”吗?确实,当我们只是在前端查看数据时,对Graph等服务的信任要求不高。但一旦涉及真金白银的智能合约交互,额外的信任假设就变得至关重要——就像你借给朋友100元和100万元时的心理差异。
那么协处理器是否也存在类似Rollup中OP与ZK的技术路线分化?事实上,OP-Coprocessor的概念确实存在,相关细节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披露。
主流技术方案横向对比
Brevis:模块化架构的先行者
Brevis采用zkFabric、zkQueryNet和zkAggregatorRollup三大组件构建的模块化架构。其中zkFabric通过ZK共识证明实现多链互操作,zkQueryNet作为开放的ZK查询引擎市场,zkAggregatorRollup则负责证明聚合和存储。其zkFabric模块采用去中心化中继网络设计,目前已支持以太坊PoS、Cosmos等多条链,并与Uniswap hook达成合作,帮助其实现基于交易数据的忠诚度计划等功能。
Herodotus:存储证明专家
Herodotus专注于构建跨层数据访问中间件,其存储证明技术融合了包含证明、计算证明和零知识证明。通过Merkle树等密码学原语,Herodotus实现了从区块哈希验证到具体数据查询的全流程可信验证。目前主要支持以太坊与Starknet、zkSync等二层网络之间的状态同步。
Axiom:历史数据查询专家
Axiom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覆盖以太坊全历史的可验证查询系统。其AxiomV1组件缓存了自创世块以来的区块哈希,采用Keccak Merkle根和Merkle Mountain Range双重验证机制。最新发布的Halo2-repl工具让开发者能够用JavaScript编写ZK电路,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
Nexus:通用计算平台
Nexus致力于打造可验证的通用计算平台,其架构包含Nexus Zero(基于zkVM)和Nexus(基于WASM虚拟机)两个层次。独特之处在于支持RISC-V、WASM和EVM多种指令集,并采用Supernova证明系统进行优化。未来计划实现普通设备也能生成证明的目标,推动可验证计算的普及化。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