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trust 区块链平台深度研究报告与市场分析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摘要 Braintrust是连接49万自由职业者与3000家企业的Web3人才平台,客户包括高盛、耐克等巨头,专注技术及营销领域。 当前市值1亿美元,年化GSV达9000万美元,13%抽成率带来1100万美元净收入。平台GSV两年增长225%,现金储备4500万美元并全额回购代币。 科技裁员潮推动平台人才增长5倍至49万,2023年新推中小企业服务使客户激增10倍。7月推出的Web3社交网络”专业网络”已获2-3万MAU。 对比传统平台,Braintrust企业客户年均支出26万美元(Upwork仅5000美元),抽成率13%具显著价格优势。若渗透率达5%,估值或达60亿美元。 核心风险包括经济周期影响及代币解锁压力,但现有现金储备覆盖65%市值,且业务与加密货币波动脱钩。

概要

Braintrust作为领先的web3自由职业者市场,成功连接了近3000家企业客户与49万名专业人才。这个独特的平台特别专注于软件工程、设计和产品管理领域,近期还将业务扩展至营销岗位。其客户名单中不乏高盛、沃尔玛、耐克、谷歌、Meta和麦肯锡等全球知名企业。

从投资角度来看,BTRST代币目前处于价值洼地,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该协议当前市值1亿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年化总服务价值(GSV)约9000万美元。平台采用15%的溢价模式,相当于13%的抽成率,创造1100万美元净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其GSV在2021至2022年间实现了225%的惊人增长。与传统上市平台Fiverr和Upwork相比,Braintrust的估值倍数和增长速度都更具优势。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平台持有4500万美元现金储备,并将全部净收入用于BTRST代币回购。

即便面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Braintrust的核心业务仍保持稳健发展。在科技行业大规模裁员、企业客户缩减50-75%招聘需求的情况下,平台GSV从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保持稳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科技行业裁员潮,平台供应方在一年内从9.4万激增至49万,增长达5倍,而获客成本几乎为零。2023年8月推出的中小企业自助服务产品,成功吸引了1000多名新客户,职位发布量增长10倍。

Braintrust于2023年7月推出的”Web3 LinkedIn”专业网络产品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个创新性的web3社交平台允许用户使用BTRST代币支付指导费用并参与代币门控讨论。虽然仍处于测试阶段,但已吸引2-3万月活跃用户。考虑到Braintrust现有的49万人才数据库,以及领先web3社交平台Lens、Farcaster仅1-5万的月活用户数,这个专业网络有望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web3社交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当企业客户恢复招聘时,Braintrust的GSV有望从当前的1亿美元增长至10亿美元。按照20%的抽成率计算,这将带来2亿美元净收入。若采用5倍估值倍数,协议市值可达10亿美元。加上专业网络可能创造的10亿美元价值,Braintrust整体市值有望接近20亿美元。

市场概况

过去十年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叠加COVID-19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模式的普及以及全球范围的辞职潮,共同推动了自由职业经济的结构性增长。目前全球自由职业市场规模估计达1.3万亿美元,而数字平台仅渗透了约5%的总可寻址市场(TAM)。全球约有2.25亿远程知识工作者在各类数字平台上注册。

Gartner研究显示,2022年远程办公的知识工作者比例已从2019年的17%攀升至32%。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市场,这一比例更是超过50%。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在美国尤为显著,36%的劳动力已成为独立工作者,而Z世代中近70%将自由职业视为可行的职业选择。

自由职业模式为工作者和雇主带来双赢。工作者获得更大灵活性、自主权和多样化经验,雇主则能接触全球化人才库,降低招聘成本,建立更灵活的人力资源结构。这种模式的成功已在Uber、Lyft、DoorDash等共享经济平台得到验证,这些成立于2008-2013年间的企业如今总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年化GMV超3000亿美元。

当前,新一代数字自由职业平台正聚焦办公室岗位,包括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设计等领域。以传统人力资源巨头罗致恒富为例,这家成立于1948年的上市公司2022年收入达72亿美元,毛利率43%,但其招聘流程仍高度依赖人工操作。相比之下,数字市场通过技术手段消除低效环节,既提高工作者收入,又降低雇主成本,充分释放自由职业经济的潜力。

Braintrust 概述

成立于2018年的Braintrust已发展成为web3人才市场的领军者。平台汇集了高盛、沃尔玛、耐克等顶级企业客户和49万名自由职业者。成立至今,Braintrust已从Multicoin、Variant等加密基金及Tiger Global、Coatue等传统投资机构融资超1.2亿美元。

平台人才构成以工程师(35%)为主,设计师(20%)和产品人员(11%)次之。约70%的人才拥有7年以上经验,地域分布均衡,50%来自美国,50%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科技行业近40万的裁员潮,平台人才库在一年内从9.4万激增至49万,获客成本趋近于零。

Braintrust通过创新的web3激励机制快速扩展网络。用户可通过Connector计划推荐客户或人才获得奖励,创建了社区共建共享的独特模式。在客户端,平台拥有近3000家多元化客户,覆盖互联网(21%)、信息技术服务(13%)、计算机软件(13%)等行业,包括谷歌、Airbnb、Meta等科技巨头,以及本田、美国银行、耐克等传统行业领导者。

2023年8月,Braintrust推出自助服务产品,将业务从大企业扩展至中小企业市场。这一举措使职位发布量增长10倍,新增客户超1000家。平台项目多为长期合作,客户年均支出达26万美元,平均合作时长228天。与传统中介机构相比,Braintrust能在48小时内完成候选人审核,2周内完成职位填补,效率显著提升。

平台采用15%的加价模式(相当于GSV的13%抽成率),远低于传统中介20-75%的收费水平。所有费用均向客户收取,人才端完全免费。值得注意的是,Braintrust已实现加密元素与企业客户端的隔离,客户可通过ACH、电汇等传统方式付款。平台将所有净收入用于公开市场代币回购,为网络所有者创造价值。

竞争环境

虽然常被与Upwork和Fiverr比较,但Braintrust的市场定位明显不同。Upwork市值14亿美元,年化GMV超40亿美元,但仅8%收入来自企业客户;Fiverr市值8亿美元,完全聚焦中小企业市场。相比之下,Braintrust专注高端企业客户,平均客户GSV达26万美元,是Upwork的52倍。

更合适的对标对象是专注会计行业的传统人力资源巨头罗致恒富。这家市值80亿美元的公司已渗透美国会计TAM的6%,而Braintrust在规模更大的软件工程师市场的渗透率尚不足0.1%。若能达到5%的市场渗透率,以20%的抽成率计算,Braintrust有望创造125亿美元GSV和25亿美元收入,按3倍市销率计算市值可达60亿美元。

纵观人力资源行业,专业度与定价能力呈正相关。罗致恒富在会计领域收取43%佣金,EPAM在技术领域收费35%,而Manpower等低技能人力资源公司仅能收取18-21%费用。Braintrust在2023年7月将加价从10%提升至15%后,客户接受度良好,显示其潜在的定价能力。

Braintrust 专业网络

2023年7月推出的专业网络产品标志着Braintrust向”Web3 LinkedIn”的转型。这个创新平台允许用户进行行业讨论、简历优化、职业咨询等专业互动,同时融入加密货币元素,如使用BTRST代币支付服务费用。在短时间内,该产品月活跃用户已达2-3万,用户停留时间1-7分钟。

专业网络与人才市场形成强大协同效应。求职者可获得简历优化建议提高面试机会;专家能通过提供咨询服务获得额外收入;企业则可通过参与讨论提升雇主品牌。这种飞轮效应使Braintrust在web3社交领域占据独特优势,其49万用户基数远超Lens Protocol等竞争对手。

LinkedIn在2021年10月曾尝试推出自由职业市场,但执行效果欠佳。相比之下,Braintrust凭借现有的人才数据库和专业网络设计,更有可能实现社交与自由职业市场的成功融合。

财务指标

自2018年成立以来,Braintrust展现出惊人的增长轨迹:GSV从2020年的300万美元跃升至2021年的2600万美元,再到2022年的8600万美元。这一增长速度远超Upwork和Fiverr早期发展水平。

尽管2022年起科技行业大规模裁员导致50-75%的企业客户暂停招聘,平台GSV仍保持稳定。2023年第三季度,新增岗位数量已从低谷反弹至2022年初水平的70%,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估值与情景分析

在基本情景中,假设Braintrust渗透美国软件开发者TAM的1%(250亿美元中的25亿美元GSV),抽成率提升至20%,将产生5亿美元净收入。按3倍市销率计算,核心业务估值15亿美元。专业网络若达到LinkedIn用户规模的1-2%(1500万用户),按web2社交平台平均5倍市销率计算,估值潜力10亿美元(考虑25%成功概率为2.5亿美元)。整体估值潜力达17.5亿美元。

上行情景中,核心业务渗透率提升至3%,专业网络达到LinkedIn用户5%,整体估值可达约70亿美元。下行情景考虑无增长情况,按同行3倍市销率计算,估值约3500-8000万美元。

风险与缓解措施

主要风险包括:1)业务与加密货币市场脱钩,依赖执行能力;2)经济衰退影响,但平台已经历科技行业衰退考验;3)代币解锁带来的卖压,但平台回购形成支撑。值得注意的是,Braintrust资产负债表持有4500万美元现金,提供安全边际。

总体而言,Braintrust通过创新的web3模式在自由职业市场开辟独特定位,专业网络产品更拓展了增长空间。随着企业招聘复苏和市场渗透加深,平台价值有望实现显著提升。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984.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Heurist 提升 AI 代理计算能力的5种有效方法

    去中心化AI云计算协议Heurist近日完成200万美元融资,旨在通过DePIN架构解决传统中心化云服务的单点风险、高成本和资源浪费问题。其三层架构(计算层/编排层/应用层)支持动态资源分配与ZK验证,已孵化AI NFT创作、对话机器人等应用,成本效率较闭源模型显著提升。项目计划2024年Q4发行HEU代币,并通过GPU挖矿、NFT空投等方式构建生态。作为Web3与AI融合的基础设施,Heurist为开发者提供弹性算力支持,推动去中心化AI Agent生态发展。

    2025年9月22日
    1400
  • 区块链如何通过社会可扩展性重塑金钱与经济体系

    社会可扩展性是加密货币成为2.9万亿美元资产类别的关键因素,指制度允许广泛参与并实现共赢的能力。比特币作为首个可信中立、原生于互联网的价值存储工具,通过公平启动和开源特性赢得全球信任。以太坊则通过PoW过渡PoS、客户端多样性和开发者生态,在DeFi、NFT等领域建立实用性优势。文章指出,具备可信中立性和实用性的BTC和ETH最可能实现长期社会可扩展性,面临超过100万亿美元的全球价值存储市场机遇。尽管公司型代币短期表现强势,但作者认为社会可扩展性将在十年内创造20万亿美元价值。

    2025年9月16日
    1400
  • Glassnode 2023年度区块链链上数据全面回顾与分析

    摘要 1、2023年比特币暴涨172%,最大回撤不足20%,长期持有者持仓达历史高位,90%以上BTC处于盈利状态。 2.市场结构巨变:Tether重夺稳定币主导地位,CME期货超越币安,期权未平仓合约突破160亿美元。 3.10月成关键转折点,BTC突破3万美元心理关口,稳定币供应结束18个月收缩首次增长。 4.比特币铭文交易创历史新高,贡献矿工15%-30%手续费收入,ETH质押量增长119%至3463万枚。

    2025年9月15日
    1800
  • NPM攻击未遂事件警示:企业高管称加密货币安全危机一触即发

    NPM攻击仅窃取50美元加密货币,但暴露交易所和软件钱包安全漏洞。黑客通过钓鱼邮件获取凭证,向热门库推送恶意更新,劫持多个区块链交易。专家建议使用硬件钱包并警惕供应链攻击,开发者需检查依赖库版本并尽快清除恶意软件。

    资讯 2025年9月10日
    2000
  • 2024年Solana DeFi生态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Solana DeFi 概述: 尽管受FTX崩溃影响,Solana DeFi在2023年初TVL跌至2亿美元,但随后SOL价格回升推动TVL在四个月内飙升至33亿美元,稳定币市值达25亿美元。Solana凭借低费用和高吞吐量实现“唯Solana独尊”(OPOS)特性,支持链上订单簿、DEX聚合器等高频操作。Jupiter作为顶级DEX聚合器处理80%交易量,Orca、Raydium等DEX竞争激烈。Solana在迷因币领域表现突出,文化社区与高效交易结合吸引大量用户。借贷平台如Kamino、MarginFi和Solend主导市场,Perp DEX如Drift和Zeta采用链上订单簿。结构性产品和期权逐渐复苏,RWA和比特币互操作性方案也在推进。Sanctum通过统一LST流动性解决碎片化问题。随着杠杆需求增加和投机产品创新,Solana DeFi有望突破100亿美元TVL,可组合性和基础设施成熟将推动更多“仅Solana可行”的创新。

    2025年9月8日
    20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