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dX 为何放弃 Layer 2 选择自建区块链?关键原因解析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转发标题:《Why did dYdX choose to launch its own chain instead of continuing with a Layer 2 solution?》 摘要 去中心化交易所dYdX从以太坊主网迁移至Layer 2(StarkEx)后实现交易量激增,但最终选择推出基于Cosmos SDK的独立链。核心原因包括:1)追求完全去中心化(订单簿等全链上处理);2)性能提升(TPS从100增至2000);3)摆脱Layer 2的治理限制。该决策挑战了”Rollup万能论”,表明特定应用场景仍需定制化基础设施。dYdX的演变历程凸显了区块链产品需在基础设施适配性与去中心化程度间动态平衡。

转发标题:《Why did dYdX choose to launch its own chain instead of continuing with a Layer 2 solution?》

dYdX的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

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领域的佼佼者,dYdX的发展轨迹为区块链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观察视角。这个项目不仅挑战了当下流行的Rollup极致主义,更为基础设施与应用之争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在2023年这个被称为”Rollup时代”的背景下,dYdX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Layer 2解决方案,转而推出自己的独立链。这一选择与行业主流趋势背道而驰,引发了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追溯dYdX的完整发展历程。

从以太坊主网到Layer 2的转型

dYdX的创始人安东尼奥·胡利亚诺曾在Coinbase积累丰富经验,这为他后来创立dYdX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初期,dYdX在以太坊主网上运行,主要提供保证金交易服务。然而,2020年DeFi夏季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随着Uniswap等DEX的崛起,dYdX的市场份额从50%骤降至0.5%。更严峻的是,以太坊网络拥堵导致gas费飙升,使dYdX面临生存危机。当时每笔交易费用高达100美元以上,这对用户体验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dYdX做出了第一次重大转型——迁移至Starkware的Layer 2解决方案StarkEx。

Layer 2时期的蓬勃发展

转向StarkEx为dYdX带来了显著改善。这个选择主要基于两个考量:Starkware能够批量处理复杂交易,且当时已具备成熟的产品交付能力。尽管需要学习专用的Cairo语言,但这一技术转型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

在Layer 2上,dYdX推出了跨保证金交易功能,并扩大了支持的资产范围。交易量实现了五倍增长,项目进入快速发展期。2021年夏季,dYdX基金会推出了治理代币$DYDX,通过追溯挖矿、交易奖励等创新机制,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代币推出后,平台日交易量从3000万美元飙升至200亿美元,创造了惊人增长。

迈向完全去中心化的新阶段

尽管Layer 2解决方案帮助dYdX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团队逐渐意识到其局限性。创始人安东尼奥开始思考一个根本问题: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YdX与中心化交易所相比的核心竞争优势究竟是什么?

答案在于”完全去中心化”。基于Layer 2的dYdX在订单簿和撮合引擎等方面仍保留中心化运作模式。为实现彻底的去中心化愿景,同时解决可扩展性瓶颈,dYdX最终决定推出自己的独立链——基于Cosmos SDK构建的dYdX链。

这一转型带来了多方面提升:交易处理能力从每秒100笔提升至2000笔;所有产品环节实现完全去中心化;治理权完全移交给社区。验证者角色也得到扩展,不仅参与共识,还需维护各自的订单簿。此外,专门设计的索引器系统确保了高效的数据查询服务。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dYdX的发展历程为区块链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首先,它证明了基础设施进步对产品质量的关键影响。其次,表明Rollup并非万能解决方案,特定场景下独立链可能更为适合。最重要的是,dYdX展示了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从濒临破产到行业领先的蜕变,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转型实现的。

虽然dYdX链刚刚起步,其长期表现尚待观察,但这一案例已经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在Rollup盛行的时代,dYdX的选择提醒我们: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仍有多样化路径,最终选择应取决于产品的具体需求和长远愿景。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414.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 基于软分叉与Covenant技术的Layer2扩容方案深度评测

    本文探讨了比特币Layer 2(L2)扩容技术,重点分析了闪电网络、Ark等方案如何通过交易压缩和UTXO共享突破链上限制。闪电网络通过时间维度压缩实现多对一交易映射,而Ark等虚拟UTXO方案进一步通过空间维度共享UTXO提升扩容能力。文章系统比较了各类L2设计模式(通道、虚拟UTXO)的技术特点,指出契约(covenants)是实现UTXO共享的关键机制,并评估了OP_CTV、SIGHASH_ANYPREVOUT等软分叉提案的适用性。研究还揭示了内存池策略对L2系统的影响,提出基于费用率替换(RBFR)等改进方案。最终结论认为,在共识清理后,OP_CTV是最具潜力的通用解决方案,能在不引入过度复杂性的前提下支持多样化的L2扩容方案。

    3天前
    800
  • 燃烧证明机制如何运作?深入解析Proof-of-Burn原理

    摘要 燃烧证明(PoB)是一种节能的区块链共识机制,通过销毁代币来获取挖矿权,替代传统的工作证明(PoW)。PoB通过将代币发送到无法访问的黑洞地址,永久减少供应量以创造稀缺性。其优势包括能源效率、无需昂贵硬件及增强网络安全性,但存在投资不可回收、验证速度慢等缺点。目前应用于Slimcoin等加密货币,为区块链共识机制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年7月11日
    1300
  • Vitalik倡导”多元化”ID方案:提升数字身份隐私保护新策略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日提出革命性的”多元化身份”数字身份系统,这一创新方案有望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同时,实现更公平的数字社会参与。 在最新发布的深度技术博客中,Buterin详细分析了基于零知识证明(ZK-proof)的数字身份认证系统的优势与潜在风险。他特别指出,即便是最注重隐私保护的系统,若强制要求&#82…

    2025年6月30日
    1700
  • Tether与Rumble合作揭示未来稳定币流量入口战略布局

    Tether作为全球稳定币龙头,USDT市值占比超50%(2025年达1560亿枚),战略重心转向新兴市场,瞄准25亿未充分银行服务人群。其投资7.75亿美元入股视频平台Rumble(持股17%),构建”内容+支付”闭环,计划推出非托管钱包支持USDT打赏,抢占保守派用户流量入口。面对美国GENIUS稳定币法案,Tether采取双轨策略:在美合规化同时,通过Rumble等生态投资强化跨境支付场景。该合作凸显加密与自由言论社群的协同效应,形成区别于Circle/Meta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2025年7月10日
    1100
  • Chain Fusion 区块链技术解析与优势应用指南

    Chain Fusion是区块链跨链交互技术的重要突破,通过链密钥加密和阈值签名两大核心技术,实现比特币、以太坊与互联网计算协议(ICP)间的双向安全交互。该技术提供比特币UTXO API、EVM RPC容器等核心功能,支持开发者构建跨链DApp而无需管理多链钱包。其阈值签名服务将私钥分散存储,显著提升安全性。实际应用中已成功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效率,未来有望扩展至更多区块链网络,推动更复杂的跨链生态构建。

    2025年7月13日
    19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