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波动的加密资产交易中,掌握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已成为交易者的必备技能。这些分析方法能帮助投资者洞察各类加密货币的交易动态和市场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虽然这些技术源自传统金融市场,但在加密货币领域同样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评估加密货币投资价值时,链上交易量与交易量指标往往成为关键考量因素。除了常见的相对强弱指数(RSI)、移动平均收敛散度(MACD)和布林线等技术指标外,资深交易者往往会优先关注链上交易量、交易量以及支撑阻力位等核心数据。
在深入探讨这些指标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本质,以及它们在加密货币领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推荐阅读:加密货币交易入门:数字资产买卖完全指南
基本面与技术分析解析
基本面分析通过考察资产的内外部因素来评估其内在价值。这种方法能帮助判断资产是否被高估或低估,为交易者的建仓和平仓决策提供参考。
技术分析则通过研究历史价格走势来预测未来市场动向。这种分析方法不仅能生成有价值的交易数据,还能提供独特的市场洞察。技术分析者通常会借助K线形态识别和关键指标研究来预判价格走势。
传统金融分析中,投资者常用每股收益(EPS)或市净率等指标来评估企业表现。然而在加密货币领域,这些传统指标往往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发挥作用。
推荐阅读:加密货币图表解读入门
加密项目分析的独特挑战
加密货币项目与传统金融产品存在本质区别,难以套用现有的金融分析框架。相比股票或债券,加密货币更接近商品属性,部分项目甚至采用衍生品模型设计。这种独特性使得传统分析工具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
评估加密项目时,首要任务是筛选有效指标。所谓”有效”,是指指标必须能真实反映项目状况。例如,Twitter或Telegram粉丝数这类指标就缺乏参考价值,因为项目方可能通过创建虚假账户或购买互动来人为抬高数据。
没有任何单一指标能全面评估加密项目。加密货币的复杂性要求投资者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因此,要得出可靠结论,往往需要结合使用多个专门为区块链活动设计的指标。
比如,通过监测区块链上的活跃地址数量可以判断网络使用情况。但这一指标也存在局限性,某些参与者可能通过频繁更换地址来制造虚假活跃度。在这种情况下,结合链上交易量和交易量等指标进行交叉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链上交易量的本质
了解链上分析的价值对加密货币交易者至关重要。链上交易量特指从外部转入交易所的数字货币数量,由于所有交易都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区块链上,大大降低了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通过区块链浏览器,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分布式账本上的交易记录。这些交易不仅需要经过预设数量的网络节点验证,还具有不可逆的特性。
链上交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必须经过包括矿工共识在内的多重验证流程。只有在网络达成一致后,交易才会被确认并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
交易量的特点
交易量则反映交易所内部的交易活跃程度。这些链下交易记录在交易所的订单簿中,通过API接口进行上报。链下交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包括双方转账协议、第三方担保交易或基于智能合约的支付机制等。
与链上交易不同,链下交易不会改变区块链状态。由于省去了验证环节,这类交易处理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但由于数据完全依赖交易所自行上报,存在较大的操纵空间。同时,由于缺乏区块链记录,这类交易也更容易引发争议。
交易所在其中的角色
加密货币交易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类似证券交易所的关键角色。作为连接交易者与加密市场的桥梁,交易所不仅提供币种兑换服务,更是资金进出的主要通道。
正因如此,大多数涉及数字货币流转的区块链交易都离不开交易所的参与。链上交易量与交易量这两个指标,恰恰反映了交易所不同层面的交易活动。
通过比较不同交易所的链上交易量与交易量比率,可以洞察资金流动的差异性。这些数据能帮助投资者识别交易所交易量的真实性。在用户规模相近的交易所之间,这些指标往往能揭示谁才是真正的市场领导者。
指标重要性的深层原因
数据造假问题在加密货币市场尤为严重。Bitwise研究显示,CoinMarketCap上排名前81的交易所报告的比特币现货交易量中,高达95%属于虚假数据。实际日均交易量仅占报告数据的5%。
这种普遍存在的操纵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交易所通过虚报交易量来提高在CoinMarketCap等平台的排名,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和项目方。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为交易所带来短期利益,却损害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在这种情况下,链上交易量指标的价值更加凸显。通过对比交易所的链上流入量与报告交易量,投资者能够有效识别数据真实性。链上数据为市场提供了难得的透明度。
图表分析的实践应用
下图直观展示了不同价格水平下交易所交易量(绿色)与链上交易量(蓝色)的对比关系。其中链上数据采用Coinbase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整合了比特币价格、交易量和链上交易量三个维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图的交易量数据是按价格而非时间维度呈现。比特币价格对应底部x轴,链上交易量则对应顶部x轴。图表清晰展示了不同价格点上的交易活跃度。
分析这类图表需要格外谨慎,链上链下交易量往往呈现相似模式,这增加了分析难度。但通过交叉验证,投资者能够识别交易所报告交易量的真实性,为交易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加密分析指标获取途径
获取区块链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运行全节点导出数据,或使用专业API接口。考虑到成本因素,API方案更为实用,比如CoinMarketCap的链上分析工具或Coinmetrics的数据图表服务。
这些API能便捷地获取链上交易量等关键指标,并与交易所报告的交易量进行对比分析。在评估交易量指标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维度:

流动性与交易量的关系
流动性是评估加密资产的重要标准,反映了买卖的难易程度。高流动性市场通常买卖盘充足,价差较小;而流动性不足的市场则可能导致资产难以按合理价格变现。
交易量是衡量流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观察特定时段内的交易规模,投资者可以直观感受市场对某加密项目的兴趣程度。一般来说,交易量较大的资产往往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交易深度。
如何判断交易量的合理性
评估交易量时不宜设定绝对标准。每个加密项目都有其独特性,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除了交易量和链上交易量外,明智的投资者还会考察项目白皮书质量、代币经济模型、销毁机制、市值规模以及网络价值交易比(NVT)等多元指标。
推荐阅读:加密投资指南:核心交易指标解析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cointelegraph]。所有版权归原作者【cointelegraph】所有。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他们将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文的其他语言翻译由 Gate Learn 团队完成。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