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计算机由计算机、存储器、控制器、总线和I/O五个核心部分组成。在区块链的发展历程中,计算器和存储器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就像人类的大脑和记忆系统已经完备,但感知系统仍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当前,Depin无疑是最热门的概念,而实现它的关键始于”可信的触觉”——正如人类感知需要依赖脊柱和神经系统一样。
我们可以将区块链系统比作冰山上的意识层,而Depin底层的传感器网络则是冰山下庞大的潜意识。现在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是分布式系统的脊柱和神经?又该如何构建它们?本文将从物联网发展的经验教训出发,探索Depin的发展路径,为开发者提供实践指导。
一、物联网的历史经验

回顾2015年以来的物联网发展历程,当时面临的主要困境有两个:一是硬件设备的输入输出功能单一;二是设备联网后并未增强产品特性,缺乏扩展能力。那个时期的核心问题是:硬件设备联网后能带来什么改变?联网确实使设备具备了数据传输能力,但硬件为何需要这种能力?数据传输能否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时出现的智能窗帘、智能空调等产品,由于硬件设计时I/O功能已经相对固定,软件开发空间有限,联网后仅仅增加了远程控制这种单一功能。对消费者而言,这种设计显得相当鸡肋。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物联网设备联网后是否具备扩展能力?数据上传意味着信息汇聚,但在早期物联网时代,存储成本呈指数级增长与难以变现的数据价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
AI带来的变革契机
AI技术的发展为Depin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首先,万物智能化趋势下,设备需要独立联网能力;其次,设备所有权模式从单纯产品销售转向”硬件销售+数据服务”双轮驱动;最重要的是,”数据可信、隐私可靠”成为普通设备转型为矿机的前提条件。
AI的兴起显著提升了设备自主联网的必要性,未来三年内设备入网成本有望快速下降。随着算力和存储成本的降低,边缘计算和传感器网络的布局成本也将大幅下降。当大量设备完成部署后,将其转化为数据采集矿机将迎来临界点。同时,设备间互联将催生更多应用场景,NFC等低成本硬件的交互方式可能成为创新热点。

二、Depin的投资方向
基于物联网发展经验和AI技术变革,我们认为Depin领域存在三大投资主题:以蜂窝模组为核心的硬件基础设施、以通讯信息商品化为目标的抽象通讯层服务,以及广义矿工形式的经销商服务。

硬件基础设施:模组为核心

模组是将基带芯片、存储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块线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随着技术发展,模组已从单纯的连接模块演变为集连接、计算和AI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产业链中,上游芯片和下游设备制造商占据主要价值,而模组层以高集中度和低毛利为特征。
回顾英伟达与Intel的竞争历史,我们发现模组市场存在类似机遇:产业集中度高、依赖新场景驱动、快速迭代能力成为关键。加密技术栈是构建协议生态的理想选择,存量设备向矿机的转化将创造巨大机会。Dephy等企业正通过整合模组、账本和身份层,构建Depin网络的管理体系。

数据采集:传感器网络

我们认为,能够产生特定信息并获取代币奖励的硬件/软件都可视为矿机。关键在于:是否产生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能否实现代币结算?因此,确保物理工作量证明(PoPW)的可信性至关重要。每个传感器都需要可信执行环境来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横向扩展的传感器网络可以构建更大的PoPW资源市场,使不同设备采集的数据能够标准化定价。
通讯基础设施:抽象通讯层

由于Depin设备存在于物理世界,而加密世界强调无许可参与,如何在无需KYC的情况下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关键。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通讯抽象层,整合蜂窝网络和公网IP资源,用户只需支付加密货币即可获得相应网络服务。具体方向包括:整合全球运营商流量资源、统一管理号码段身份层、构建公网IP资源池等。
三、总结
Depin不应以设备为单位,而应关注模块化设计,其中授权码是核心要素。设备应被视为传感器模块的集合,每个模块的pin码既是数据入网许可,也是PoPW认证。Depin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边缘设备贡献的标准化计量体系。
借鉴计算机总线架构,Depin系统也需要三类总线:作为身份凭证的地址总线、用于数据验证的数据总线和实现设备管理的控制总线。由于Depin具有现实世界资产属性,需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通过流量治理实现实时管控,以及通过资源池模式分散风险。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