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Rollup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扩展性难题的关键方案。这种二层解决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交易处理能力,每秒可处理数千笔交易,但在互操作性和交易活性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最近,一种名为”Based Rollup”的创新框架正在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它为解决传统Rollup的局限性提供了全新思路。
探索Based Rollup的独特价值
Based Rollup是一种直接利用底层区块链(L1)排序功能的二层解决方案。这种设计巧妙地继承了L1的去中心化特性、系统活跃度和安全保障,实现了与主链的无缝整合。以太坊研究员Justin Drake在2023年3月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解决现有Rollup方案面临的技术瓶颈。与传统Rollup不同,Based Rollup摒弃了复杂的外部PoS共识机制和排序器签名验证流程,转而依托L1协议强大的基础架构。
从架构层面来看,Based Rollup包含四个关键层次:共识层、数据可用性层、执行层和结算层。以以太坊为例,其中前三层都直接建立在以太坊主链上,只有负责交易执行和状态更新的执行层是在Rollup网络中构建的。这种精简的设计不仅消除了传统Rollup中与gas费用相关的开销,还避免了基于代币的复杂操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确保了安全性。
基于L1的创新排序机制
Based Rollup的运作机制与传统Rollup有着本质区别。它不再依赖独立的排序器,而是充分利用底层L1区块链的固有排序功能。这种设计使得L1区块提议者能够直接与L2网络的区块构建者和搜索者协作,将Rollup交易自然地纳入L1区块中。
在Web3生态系统中,排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流程。Based排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协作性——L1提议者在处理Rollup交易时与L2参与者保持紧密配合。整个过程完全无需许可,任何符合条件的Rollup区块都能被自动纳入下一个L1区块。由于完全依赖以太坊现有的验证机制,Based排序不仅简化了流程,还通过继承以太坊的区块顺序确保了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Rollup技术方案的横向比较
在众多二层扩展方案中,Based Rollup与ZK-Rollup、Optimistic Rollup各具特色。从证明机制来看,Based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都采用欺诈证明,而ZK-Rollup则运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在排序器设计上,Based Rollup直接使用L1网络的排序功能,其他两种方案则需要维护独立的排序器。技术复杂度方面,Based Rollup凭借其简洁的框架设计,在实现成本和运营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权衡利弊的发展前景
Based Rollup虽然展现出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完全继承了L1的去中心化特性,系统活跃度和运营成本都得到显著优化。由于省去了复杂的额外机制,技术架构也变得更加简洁高效。然而,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些限制,比如验证者获取MEV的机会减少,以及交易排序灵活性有所降低。
目前,Taiko等项目正在积极探索Based Rollup的实际应用。作为采用ZK-Rollup框架的L2协议,Taiko创新性地将Type-1 zkEVM与Based Rollup技术相结合。2024年1月推出的Katla测试网,更是首次实现了基于争议解决机制的Based Contestable Rollup技术。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Based Rollup仍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进行测试完善,但其在去中心化、成本控制和架构简化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这种创新方案有望为Web3行业带来积极影响,推动区块链扩展性解决方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技术不断成熟,Based Rollup很可能会成为连接L1和L2生态的重要桥梁。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