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或将创造你的下一份工作

AI对就业影响引发争议:研究表明AI将重塑而非消灭工作岗位。约75%美国成年人和专家认为收银员等职位面临风险,但62%专家预测卡车司机岗位减少,仅33%公众认同。尽管AI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研究显示其将创造三类新型岗位(训练员、解释员、维护员)。人类反馈产业正催生全球性就业机会,数据标注工作可通过手机随时完成。历史表明,如同软件行业曾创造大量岗位,AI在淘汰部分工作的同时,将催生更多无法想象的新职业,使人类更专注于创造性工作。

AI或将创造你的下一份工作

本文为Vertical Studio 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nouk Termaaten的客座观点文章。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其处女作《自动钢琴》中描绘了一个自动化接管所有工作的反乌托邦世界——甚至连理发师都未能幸免。这部小说清晰地展现了作者对机器取代人类劳动的立场。

该书出版七十余年后,当前民意调查显示:76%的美国成年人认为AI将在未来20年导致就业岗位减少。但持相同观点的专家比例仅为39%。

约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和AI专家都认为收银员等职业在未来20年面临风险。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记者、软件工程师和工厂工人同样处境堪忧。

62%的专家预测AI将减少卡车司机岗位,但仅有33%的公众认同此观点。就业前景真的如此黯淡吗?

一项研究证实了公众的担忧:AI确实将冲击就业市场,但不同行业和地区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该研究同时指出,AI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问题。

“我们发现了相当显著的负面就业影响,”MIT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表示。但他同时强调,AI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夸大。

尽管AI行业可能淘汰某些岗位,但它也将创造许多超乎想象的新职业。

另一项研究发现,AI将催生三类新型岗位:训练师(负责AI模型调优)、解释师(解读AI决策逻辑)和维护师(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所谓”AI将终结所有工作”的悲观论调,不过是简单的经济谬误。AI产业绝非机器间的自我对话,人类始终是核心参与者。

以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为例:通过奖励模型,人类训练师将公司政策注入AI系统。从数据清洗、标注到模型微调,人类深度参与AI开发的每个环节。

这些训练师对降低自然语言处理器和翻译系统的错误率至关重要。

人类反馈产业需要海量人员回答问题以优化AI表现。与其他AI相关行业一样,该领域凸显了人类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前所有AI公司都需要数据标注服务——因为它们的模型依赖人类参与构建的结构化数据。

人类反馈产业将在全球创造就业机会,因为AI公司需要多元化的数据标注群体。如果仅由旧金山的技术人员标注所有数据,输出效果必然大打折扣。AI应该代表全人类,而非某个群体的偏见。

这个新兴产业为全球网民提供了新就业机会:只需网络连接,任何人都能为AI公司标注数据。

如今人们不必再局限于开Uber或送DoorDash外卖。你可以在公交站用手机标注五分钟数据代替玩消消乐,也可以每天工作五小时作为半全职,甚至发展为全职职业。数据标注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体面收入。

AI并非首个被预言将摧毁就业市场的技术。历史表明,新技术造成的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

以软件行业为例:尽管人们曾恐惧软件自动化会取代大量岗位,但如今软件工程师仍是招聘热门。软件革命最终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AI冲击明显的领域(如交通运输业),新技术在淘汰出租车、卡车司机等岗位的同时,也会在原领域催生新职业,并使转行培训变得更加便捷——让人们有机会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

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在钢厂冶炼铁水?现在这些危险工作由机器人完成,人类得以投身新技术创造的各类岗位。

当机器接管可自动化的工作时,人类仍主导创造性领域。AI不会导致失业率飙升,相反,它将创造大量前所未有的、有意义的新职业。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3309.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 区块链终极战壕交易指南:掌握市场交易策略与技巧

    本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meme币交易策略框架,专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微型市值代币市场。核心内容包括:1)关键心态调整(接受波动性、保持客观);2)市值心理学分析(7-15k起步阶段、50k心理障碍、200k+过度炒作区);3)meme因素与叙事驱动(社区共鸣、Elon推文效应);4)AI项目鉴别技巧;5)成交量动态监控(巨鲸参与、订单簿分析);6)严格风险管理策略(目标设定、部分止盈、心理止损)。强调通过持续扫描新项目、验证叙事真实性、执行纪律性交易计划,在高度波动的市场中把握机会。文末包含典型meme币生命周期图表和成交量激增模式分析,为交易者提供可视化参考。

    6天前
    1000
  • 为现实世界而设计:构建Finternet的思考

    本文探讨了金融互联网(Finternet)作为下一代金融架构的革新理念,提出通过可验证凭证与互操作协议构建开放协同层,解决当前金融系统碎片化、孤岛化的核心痛点。印度数字基建专家Siddharth Shetty指出,现有体系如同”为每辆车修专属道路”,跨境协作依赖脆弱集成。金融互联网借鉴TCP/IP的开放架构,将密码学工具与制度规则深度融合,使资产、身份和权益跨系统无缝流转,重获物理世界”凭证随物流转”的简洁性。其实践已延伸至房地产、能源等领域,为开发者、机构及监管者提供新范式——在技术赋能与制度信任间建立平衡,最终实现”价值如信息般自由流动”的愿景。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重构全球金融基建的协同逻辑。

    2025年6月26日
    900
  • 探索Privasea:革新数据隐私与安全的AI网络解决方案

    Privasea AI网络通过全同态加密(FHE)和去中心化协议解决AI时代的数据隐私问题,提供安全计算环境。其核心产品DeepSea支持加密数据上的机器学习任务,结合ImHuman应用实现隐私保护的身份验证。Privasea已完成1500万美元融资,主网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上线,代币$PRVA用于激励节点参与和生态治理。

    5天前
    1000
  • Fetch.ai、Ocean Protocol和SingularityNET 2025年合并对FET、OCEAN、AGIX价格的影响

    2024年7月,Fetch.ai、Ocean Protocol和SingularityNET合并成立人工超级智能联盟(ASI)。截至2025年2月,ASI代币市值达92亿美元,增长22.7%。联盟整合了增强数据市场、跨链互操作性和先进AI代理部署技术,与金融、电商、医疗和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治理模型升级为多层结构,去中心化AI计算网络扩展使节点增至524个,计算能力提升143%。尽管面临集成挑战,ASI已成为去中心化AI领域的领导者。

    4天前
    1500
  • 主权主义者 vs. 全球主义者:区块链的持久承诺为何是主权

    区块链行业过度神化了”去中心化”概念,其本质应是实现个体与社区对基础设施、资产和数据的自主控制权(主权)。当前比特币、以太坊等全球网络仅将信任从传统机构转移至验证者群体,仍存在单点故障风险。真正的抗冲突系统需兼具本地化运行能力与全球互操作性,让社区能自主选择信任模型。隐私是主权的基石,未来应是多元主权系统共存的世界——当全球网络瘫痪时,本地经济仍能持续运转。去中心化只是工具,主权才是终极目标。

    2025年6月30日
    13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