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Ahmad Shadid,O.xyz创始人兼IO.ne联合创始人
几乎每周都有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从隐身模式中脱颖而出。
凭借精美的界面、智能提示以及后端依赖的OpenAI密钥,这些公司往往在种子轮就获得了令资深芯片设计师都惊叹的高估值。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大多数所谓的“AI公司”其实只是在做“提示套利”——它们缺乏真正的技术壁垒,不过是一层薄薄的包装。
这些公司花几美分向专有模型提问,然后向用户收取几美元提供同样的答案,从中赚取利润。但这种盈利模式非常脆弱,一旦平台决定限制流量、提高价格或更改服务条款,利润便会迅速蒸发。
这种脆弱性对普通用户来说或许不易察觉,但对整个AI行业的长期可信度却是致命威胁。一旦平台政策收紧,成千上万的复制粘贴式应用将在一夜之间消失,带走投资者的资金和用户的数据。
大规模API清洗即将来临
未来几年将迎来一场行业清算:到2027年,我们将目睹一场“大规模API清洗”。平台方将重新掌控其领土,实施十倍的价格上涨和严苛的使用配额,一夜之间淘汰如今70%的AI初创企业。
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将是那些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之上的公司。
依赖租用算力的行业不能称为真正的“基础设施”——它充其量只是用户体验的舞台。
租用算力是单点故障
依赖中心化API带来了多重系统性风险。首先是成本波动:GPT-4o端点的突然涨价可能轻易让某些项目的运营成本翻倍。
其次是供应风险:GPU短缺已迫使多家主流供应商在需求高峰期限制小客户的吞吐量。最后是许可风险:一次简单的政策更新就可能封禁整个内容类别,让原本可行的写作工具变成空白屏幕。
所有这些风险都源于同一个瓶颈:对推理管道的集中控制。这让人想起早期在线支付时代,Visa和PayPal可以随意冻结账户。金融业在2009年通过比特币解决了这一问题,而AI如今也迎来了自己的“中本聪时刻”。
去中心化AI呼应比特币的突破
比特币通过在数千个节点之间分散共识,实现了货币与单一发行者的脱钩。去中心化AI架构可以对算力、模型和数据实现同样的目标。应用程序将不再依赖单一API密钥,而是调用多个模型资源池。
计算任务会被自动分配到处理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GPU集群。在这种新范式下,模型API被视为可互换的商品。模型检查点存储在星际文件系统(IPFS)或Arweave等持久存储系统中,参数更新通过可验证证明传播。最终形成一个抗脆弱、无单点故障的网络,任何供应商都无法“锁门”。
这一转变已在发生。一些网络将闲置的GPU资源拍卖给出价最高者,另一些项目设计的代理可以在不重写代码的情况下在不同模型之间迁移。如果某个大型供应商下线,工作负载会自动重新路由,就像比特币在矿池崩溃后重新分配算力一样。
可防御的AI植根于Web3
Web3提供了Web2所缺乏的激励层。代币用于计量算力和数据、验证执行结果,并通过链上支付协调数千个独立的GPU运营商、模型策展人和数据管理者,无需依赖中央平台。抗审查存储与验证机制相结合,确保权重、提示和代理状态即使在某个云区域或司法管辖区下线时仍可访问。
更重要的是,智能合约治理让利益相关者能够投票制定新的安全规则或替换表现不佳的模型,而无需向任何平台申请许可。任何依赖SaaS密钥的架构都会在服务条款变更时崩溃,而将价值、逻辑和升级机制嵌入链上的系统,则能在今天的包装应用消失后依然持续运行。
投资者和建设者面临的市场风险
市场重新定价将是残酷的。那些仅凭用户界面吸引力获得高估值的初创公司,一旦资本意识到其利润依赖于他人的服务器集群,估值将大幅缩水。相反,与可验证计算网络、许可数据合作社和代理运行时相关的代币和股权将获得溢价。
机构需求已经在转变。资产管理公司越来越看重系统的韧性和费用获取能力。与此同时,大语言模型提供商也在寻求有保障的内容授权。
Shutterstock与OpenAI的合作证明,干净的数据具有真实价值;而去中心化、代币化的许可机制将这一逻辑扩展至网络上的每一位博主和播客。
代币化访问,让机器人为资源付费
比特币为数字时代带来了一个根本启示:持久价值建立在韧性之上。任何忽视这一点的行业都是在冒险,它们只是在房东随时可以收回的土地上建造基础设施的幻象。
因此,AI时代真正持久的项目将由代码而非合同治理。它们不是为当前融资周期设计,而是为未来的崩溃和下一次基础设施转型做准备。要想成功,这些项目必须做到模型无关、算力多样化,并由其社区真正拥有。它们属于那些明白智能不能租赁、必须亲手建造,并且钥匙必须掌握在建造者手中的人。
观点作者:Ahmad Shadid,O.xyz创始人兼IO.ne联合创始人。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