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交易(OTC)狂欢背后散户之殇:原因深度解析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加密基金和做市商通过场外交易以七折价格购入代币,锁定期3-4个月,并在永续合约市场做空对冲,实现年化60%-120%的无风险收益。风险主要由散户承担,因信息不透明和抛压影响价格。尽管存在负资金费率风险,OTC仍是项目方融资和机构获利的主流方式。

加密基金和做市商通过私募场外交易以大幅折扣价格购入代币,并通过做空机制进行风险对冲,实现年化两位数的稳定收益,而风险主要由普通投资者承担。

Enflux联合创始人Jelle Buth表示,风投机构、基金和做市商通常能以七折左右的价格参与代币配售,锁定期仅为三到四个月,随后在永续合约市场建立等额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波动。

这种交易结构几乎可以确保盈利,无论代币价格如何变化,年化收益率通常介于60%至120%之间。

Buth透露,Enflux也参与这类交易,并指出这是当前项目融资和机构锁定收益的主流模式。未能参与此类安排的散户投资者,往往成为解锁抛售和市场波动的主要承受者。

据Cointelegraph报道,Buth坦言:“我再也不愿做散户了。”

加密OTC交易机制示意图
机构与散户在代币获取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机构和做市商的OTC代币交易机制解析

Buth指出,场外交易(OTC)天然不利于散户,不仅因为其带来的抛压影响币价,更因为普通投资者缺乏信息透明度,难以做出理性投资决策。

以下为一笔典型OTC交易的操作流程:

  • 机构投资者参与总额1000万美元融资,认购50万美元份额;

  • 以七折价格购入代币,锁定期为四个月;

  • 为对冲价格波动,投资者在期货市场开设等额空头永续合约;

  • 价格波动风险被抵消,折扣部分在代币解锁后转化为确定利润;

  • 四个月内实现30%收益,年化收益率高达90%。

在传统金融市场,公司需通过监管文件披露融资细节。若内部人士或机构获得折价配售,通常会在公开文件中予以公示。

数字与模拟合伙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Yuriy Brisov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表示:“对冲基金长期以折扣价买入可转债,并通过做空标的股票对冲风险。此类操作虽不违法,但在股市中受到严格的信息披露与交易限制。”

然而在加密行业,项目方并不总是披露具体融资条款。公告通常仅提及项目完成X百万美元融资,却未说明存在代币折价和短锁定期等细节。

Layer1区块链Fogo创始贡献者Douglas Colkitt向Cointelegraph透露:“折价OTC配售几乎是加密行业公开的秘密。”

“如果你在交易某个代币,却不知道场外有大量低价代币随时可能抛售,那么你就是在‘盲目交易’。最终,散户承担了抛售压力,而内部人士却锁定了无风险收益。这种信息不对称极具破坏性。”

表面上,场外折价加对冲看似是无风险交易。但实际上,永续期货也可能对投资者不利。

与传统期货不同,永续合约没有到期日。持有者需支付或获得资金费率。当永续合约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空头需向多头支付费用,这会持续侵蚀折扣代币所带来的利润。

加密资产管理平台Glider创始人Brian Huang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补充道:“此外,这些资金在锁定期内无法用于其他投资,存在机会成本。”

Jelle Buth强调,负资金费率是OTC交易中最大的风险来源。

OTC交易资金费率风险示意图
负资金费率是场外交易中的主要风险 | 来源:Jelle Buth

OTC交易为何仍是市场主流?

尽管对散户不利,OTC代币交易仍然盛行,因为它同时满足了项目方和资金方的核心需求。

对项目方而言,私募代币销售能快速筹集数百万美元资金,避免直接在市场上抛售代币导致价格波动。所获资金可用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或回购代币,以在解锁后维持币价稳定。

对基金和做市商来说,他们可以将资金投入具备流动性的代币,获取可预测收益,而无需长期锁定在高风险的种子轮或股权融资中。

通过永续合约进行对冲可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内置折扣则确保利润空间,只要资金费率未显著侵蚀收益。

Buth表示:“很多风投已不再关注种子轮投资——他们更青睐具备流动性的交易或成熟项目的代币,能够快速变现。如果锁定期长达12或24个月,这类融资将难以推进,因为过长的锁定期无法满足投资人对60%-80%年化回报的预期。”

OTC交易市场影响力示意图
场外交易是加密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 来源:Jelle Buth

归根结底,OTC交易持续存在的原因在于它让加密行业中资金最雄厚、话语权最大的参与者实现了利益一致。项目方获得即时资金,基金获得高收益机会,而散户往往被动应对价格波动,难以获取影响币价的关键交易信息。

散户能否参与OTC交易?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Buth表示,他不指责项目方提供OTC机会,也不批评基金参与其中。Enflux和其他做市商一样,只是在“遵循游戏规则”。他建议散户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交易对手,因为这类交易缺乏传统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Colkitt则认为这种影响更为深远。他指出,OTC对冲和折价配售扭曲了代币的真实价格,制造出表面上的需求不足和抛压现象。

“市场其实并非不认可项目价值,问题根源在于这些交易机制本身。”他说。

与此同时,这类交易正逐渐通过一些募资平台向散户开放。Huang表示,行业应预期此类平台将进一步扩展。

OTC交易平台截图示例
某募资平台公开了203笔OTC交易记录 | 来源:Legion & Brian Huang

Huang持不同看法,他认为透明度并非最关键的问题。“这类交易的核心目的是在不显著影响价格的前提下实现代币流转。”他建议初创项目应限制风投在二级市场抛售代币。

目前,市场失衡仍然存在。OTC代币交易持续为项目方和机构提供可预测的收益,而散户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参与了一场自己从未明确同意的游戏。

对散户而言,最重要的是认清这种信息与机会的不对称,充分考虑潜在的市场抛压,并相应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6108.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8月28日 下午5:12
下一篇 2025年8月28日 下午5:13

相关推荐

  • 代币发行全流程指南:从创建到托管一站式教程

    本文详细探讨了代币发行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特别针对受SEC监管的合作伙伴。发行代币需协调托管服务(提前6-9个月)、进行安全审计、规划代币分配与发放、执行锁定期以及激活质押与治理功能。ERC-20或SPL等标准代币需3-5个月准备,而复杂协议可能耗时更久。所有利益相关方应遵循统一的锁定期和归属计划,确保目标一致。早期沟通、严格审计和详细规划是成功发行的核心要素。

    2025年7月7日
    5400
  • Tether持有1270亿美元美国国债,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最大持有者之一

    稳定币发行商Tether现持有1270亿美元美国国债,成为全球第18大持有者,超过韩国(1242亿美元)并接近沙特阿拉伯(1277亿美元)。其中1055亿美元为直接持有,213亿美元为间接持有,较第一季度增加70亿美元。与此同时,USDT市值在2025年飙升19%至1636亿美元,全年新增发行260亿美元。Tether CEO表示市场对其信任度正在加速提升,公司已成为全球货币流动的重要参与者。

    2025年8月4日
    3900
  • Chainlink在37条区块链上推出实时美股数据流

    Chainlink推出Data Streams新产品,将美股及ETF实时价格数据直接传输至区块链网络。该服务覆盖37个区块链,支持代币化股票交易、永续合约等创新用例。数据流通过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处理,具备时间戳功能确保数据时效性,并可自动暂停非交易时段操作。随着RWA市场预计2030年达30万亿美元规模,该技术为构建复杂金融产品提供关键基础设施。GMX、Kamino Finance等头部DeFi协议已率先采用,其联合创始人称这是实现链上金融系统与传统市场规模匹配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8月5日
    2200
  • 加密货币监管升级推动金融化:传统金融与Web3加速融合新趋势

    2025年下半年加密市场迎来监管与金融化提速,加密货币逐步纳入主流体系。全球监管框架加速落地,香港、新加坡等地率先立法,吸引传统资本入场。金融机构积极布局比特币ETF、稳定币清算等业务,推动加密资产向功能型金融工具转变。市场呈现分层化趋势,主流资产机构化与长尾资产创新并存。稳定币和合规链成为连接传统与加密金融的关键桥梁。行业焦点转向合规创新,推动Web3向主流金融舞台迈进。

    资讯 2025年7月29日
    4900
  • 比特币价格突破110,000美元:分析显示市场仍存脆弱性风险

    比特币价格重返110,000美元,但看跌压力持续,市场结构脆弱。需突破112,000美元阻力并站稳110,500-112,000美元支撑区间,否则可能回调至100,000美元。现货需求低迷,流动性集中在关键价位附近。

    2025年9月2日
    18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