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研究人员近期强调,互操作性已成为以太坊发展的核心优先事项,并将显著提升未来6至12个月内的用户体验。
在最新发布的博客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互操作性及相关项目是当前最具杠杆效应的开发方向。”策略重点将集中在基于意图的架构和通用消息传递机制的推进上。
这意味着用户将能够更简便地表达交易意图,而网络会自动处理底层执行细节。同时,跨链消息传递基础设施也将迎来重大升级,确保意图能够在以太坊主链与各Rollup链之间高效、顺畅地执行。优化目标包括缩短交易纳入时间、加快确认与最终性、提升第二层结算效率,并减少每次操作所需的签名数量。
研究人员解释,之所以将互操作性置于优先位置,是因为以太坊生态已逐渐演化出众多第二层协议,这些协议在提升可扩展性和功能丰富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碎片化压力”。文章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挑战:
“当前跨链消息传递受限于缓慢的结算时间,加速互操作性的关键在于实现快速的消息传递与标准化。”
三大开发流程推进互操作性
以太坊基金会将互操作性工作划分为三个主要流程:初始化、加速和最终化。初始化阶段聚焦于基于意图的架构,涵盖三个关键项目:开放意图框架、以太坊互操作性层,以及互操作性标准。
开放意图框架致力于构建一套模块化、轻量级的基于意图的技术堆栈,以推动意图在以太坊中的应用。其智能合约已部署上线,审计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跨链验证则计划在第四季度展开。
以太坊互操作性层旨在打造一个无信任的跨第二层传输机制,实现链间规定性执行。该项目由ERC-4337团队主导——该标准是以太坊账户抽象的核心,大幅优化了智能合约钱包的性能。
新标准推动一致体验
互操作性标准作为开发流程的收官部分,将确保用户在不同链之间获得统一、流畅的操作体验。
多项ERC标准正在制定与推进中:ERC-7828/7930 定义可互操作地址,ERC-7811 实现资产整合与统一余额管理,ERC-5792 规范多调用流程,ERC-7683 确立通用意图格式,而ERC-7786 则提供中性消息接口,增强桥接与验证组件的可互换性。
后续的加速流程将致力于全面提升各层级执行速度,最终化流程则会进一步完善零知识证明支持,并优化第一层的最终性时间,为以太坊跨链生态打下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