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100美元曾经足够支付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场电影和饮品?如今,同样的金额可能连一顿像样的饭都买不到——而十年后,它的购买力还将进一步下降。这并非偶然,而是现代货币体系的核心机制:通胀被有意设计在其中。
在Cointelegraph最新发布的视频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货币为何持续贬值,以及为什么各国政府实际上希望维持这一趋势。
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价格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然而,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彻底改变了局面,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转变为完全依赖政府信用的法定货币体系。
自1971年以来,货币购买力持续下滑。如今,你需要花费超过7美元才能购买到当年1美元能买到的商品。当然,货币超发并非唯一推手,能源危机、供应链中断和工资上涨也在不断推高价格。
尽管各国央行坚持认为2%左右的通胀率属于“健康水平”,但长期来看,法定货币的贬值趋势不可避免。那么,这对普通储蓄者意味着什么?在法币体系之外,是否存在更好的财富保值方案?
有观点认为,黄金和比特币(BTC)因其稀缺性,能够有效对冲通胀风险,而传统纸币则缺乏这一特性。但也有人担忧,若货币供应失去弹性,债务压力可能导致经济崩溃。
Cointelegraph视频进一步解析了这段历史、失控通胀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有效保护个人财富。欢迎访问我们的YouTube频道观看完整内容,了解更多应对策略。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