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正快速向统一标准靠拢,最新数据显示73%的合规司法管辖区已采纳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转账规则框架。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管要求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与传统金融机构一样,必须收集并共享用户交易数据。
在6月2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FATF详细评估了各国监管措施与其全球反洗钱(AML)标准的接轨程度。这份报告标志着该组织多年来推动加密货币行业符合AML和反恐融资(CFT)标准的重要成果。
FATF监管框架的演进历程
2019年,FATF历史性地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其监管版图,通过修订建议15(R.15)将其AML/CFT标准扩展至虚拟资产领域。最新统计显示,全球138个司法管辖区中,巴哈马成为首个实现R.15完全合规的典范。
巴哈马在加密货币监管合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来源:FATF
香港Web3协会联席主席Joshua Chu指出,各主要金融中心如新加坡、迪拜和香港的监管要求正日趋一致。新加坡金管局近期对未持牌交易所的整顿,以及香港即将实施的稳定币法规,都体现了这种全球监管趋同态势。
“监管机构都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往往会在最后期限前突击发布新规,以提升在FATF报告中的评估表现。”
稳定币与DeFi成为监管焦点
FATF报告连续第二年将稳定币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数据显示,当前63%的非法加密交易涉及稳定币,其中USDT在波场网络上尤为突出。
2024-2025年稳定币交易量突破30万亿美元。来源:Visa/Allium
1inch Labs首席合规官Hedi Navazan警告:”稳定币已成为朝鲜黑客等犯罪组织的首选工具,这已演变成系统性风险。”尽管监管压力增大,但全球仅有4个司法管辖区完成DeFi实体注册,监管落地仍面临挑战。
合规与否关乎国家金融地位
FATF通过联合国框架赋予其标准强制力,不遵守的司法管辖区可能面临”灰名单”制裁。阿联酋在2024年成功脱离灰名单的经历证明,及时调整监管政策至关重要。
全球DeFi监管实施现状。来源:FATF
Navazan强调:”忽视FATF标准不仅会导致评级下降,更可能使国家陷入金融孤立。”随着FATF计划明年发布针对稳定币和DeFi的专项文件,全球加密监管将进入更精细化的新阶段。
“加密货币的无国界特性意味着,禁令无法消除风险,只会丧失监管主动权。”
在全球监管趋同的大背景下,各国如何在创新监管与风险防控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塑造未来加密经济格局的关键因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