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当前LSD协议普遍存在中心化问题,大多数项目采用多签方式管理提款密钥,而验证密钥则完全交由节点运营商管控。针对这一现状,ether.fi创新性地通过密钥管理技术实现了提款密钥与验证密钥的分离管理,显著提升了ETH质押服务的安全水平。
这家初创企业在2023年2月2日成功获得530万美元融资,由North Island Ventures、Chapter One和Node Capital领投,BitMex创始人Arthur Hayes等知名投资人跟投。根据官方文档披露,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创始人Mike Silagadze,他不仅是DeFi基金公司Gadze Finance的现任CEO,还是加拿大在线教育平台Top Hat的创始人,后者曾在2021年完成1.3亿美元的E轮融资。
从官方公布的合作网络来看:
ether.fi的发展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在上海升级完成后的四月启动主网及ETH委托质押服务;2023年第二或第三季度推出eETH流动性池;预计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上线无许可节点市场。
机制原理
委托质押
当用户在ether.fi质押32ETH的整数倍金额时,系统会触发节点运营商竞价拍卖。中标运营商将负责运行验证器,同时智能合约会铸造两种NFT:可交易的T-NFT代表30ETH提款权,地址绑定的B-NFT则对应2ETH提款权。这种设计让质押者保留验证器密钥控制权,B-NFT作为防罚没保险,需验证器退出后才能提取对应ETH。
由于T-NFT可自由交易,其持有者与B-NFT持有者可能不同。T-NFT持有者可发起ETH退出请求,若B-NFT方拒绝,对应ETH将按每日3%的比例递减。作为风险补偿,B-NFT持有者能获得比T-NFT高50%的质押收益,同时承担监控验证节点性能的责任,并在发生罚没事件时提供保险保障。
密钥管理方面,ether.fi采用ECIES加密技术,质押者自主管理提款密钥,同时将加密后的验证密钥共享给节点运营商。运营商需预先注册ECC密钥对,通过公钥解密获取验证密钥后,才能激活验证节点并开始获取奖励。
为提升效率,密钥交换过程采用IPFS链下存储。未来计划通过EIP-5630或分布式验证器技术(DVT)进一步增强安全性,优化用户体验。
流动池质押
对于小额质押用户,ether.fi提供流动性池服务。用户质押任意金额ETH或T-NFT均可获得eETH质押凭证。当流动性充足时,eETH可按1:1兑换ETH;若不足则触发验证器退出机制释放流动性。eETH采用Rebase机制自动分配质押收益,其价值对应协议控制的ETH总份额。
与T-NFT不同,eETH不设32ETH门槛,但当前未推出类似wstETH的封装方案,可能影响其DeFi生态集成。整体而言,T-NFT提供即时流动性,B-NFT承担验证风险并获取更高收益,eETH则为普通用户提供灵活的质押入口。
收益分配
根据创始人披露,质押收益90%归用户,10%由平台与节点运营商分配。此外还设有多项费用机制:节点运营商参与拍卖需支付约0.03ETH费用;eETH铸造/销毁收取少量手续费;使用专属节点等增值服务也会产生相应费用。
产品现状
目前ether.fi处于白名单测试阶段,普通用户可通过质押ETH或主流LSD代币获取奖励积分。积分计算基于存款金额、时长和动态增益系数(30天内从1.0升至2.0)。提前提现将损失积分奖励。
截至2023年4月中旬快照时,平台TVL达3200万美元,累计产生3800万积分。
总结
相较于SSV等DVT技术解决验证密钥分布式问题,ether.fi的创新点在于将提款密钥控制权完全交还用户,消除协议作恶风险。其构建的节点服务市场实现了质押者与验证者的自由匹配,特别适合持有大量ETH但不愿自建验证器的用户。
通过精巧的密钥管理设计,ether.fi实现了更去中心化的质押生态:验证器作为纯硬件服务商获取分成收益,质押者则完全掌握密钥主权。未来引入DVT技术后,将进一步降低验证风险。当前主要挑战在于拓展eETH的DeFi应用场景,若能发展成为LSD协议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将更具发展潜力。
作为LSD赛道的创新产品,ether.fi已在TVL积累和资本支持方面取得良好开局,其密钥管理方案具有显著创新价值,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作者: Nick
译者: Piper
审校: KOWEI、Hugo、Hin、Ashley He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