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
-
以太坊有望取代华尔街基础设施,却仍被投资者低估
专家指出以太坊未被充分定价,其原子结算能力可替代华尔街低效基础设施,实现秒级无风险交易。以太坊作为可编程金融基础设施,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分钟级分红、组合交易及资产互操作性。机构投资者正从认知转向采纳,ETF推出后持仓达150亿美元,staking和DeFi收益特性将加速机构配置。
-
央行宽松政策与情绪指标低迷显示加密货币牛市仍处早期阶段
Global Macro Investor宏观研究主管Julien Bittel指出,当前经济指标显示牛市仍处早期阶段。综合ISM、NAHB等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情绪”非常低迷”,远未达周期顶峰特征。全球近90%央行降息、油价低于趋势线20%等条件形成”巨大顺风”,临时就业数据回升也体现早期周期特征,驳斥了加密市场”周期见顶”论。
-
批评者认为Stripe的区块链雄心与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理念相冲突
Meta前Libra项目联合创始人Christian Catalini批评Stripe的Tempo区块链违背加密运动去中心化原则。他指出,企业链的核心问题并非技术代码,而是激励机制易导致垄断。若Tempo成功,意味着加密理想主义将让位于实用但中心化的现实,如同Libra因监管妥协而失败。真正的加密革命应坚持无需许可和用户自托管的本质。
-
法律专家确认:尽管企业级一层链涌现,公链仍为监管基准
Variant Fund首席法务官Jake Chervinsky认为,去中心化公链仍是监管标准,企业级L1链从合规角度看“不必要”。风投Revaz Shmertz则称企业链是监管套利,可能形成合规链服务机构、公链服务零售的双轨格局。双方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应为合规牺牲去中心化。
-
美国主要加密货币公司瞄准数十亿美元估值进行IPO
Gemini与Figure计划IPO,目标估值合计超63亿美元。Figure拟融资5.263亿美元,估值41.3亿美元;Gemini寻求3.17亿美元融资,估值22.2亿美元。两家公司受益于监管明确、机构采用加速及市场回暖,延续了2025年加密企业上市热潮。
-
韩国金融监督院院长提名人谴责加密货币后遭遇强烈反弹
韩国金融委员长提名人李亿远称加密货币缺乏内在价值,引发行业强烈反对。尽管监管持续收紧,韩国加密货币投资者两年激增60%以上,持有量超102万亿韩元。行业指出代币回购等价值创造证据,而散户正将资金从美股转向加密资产,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
The Rise of Meme Wealth: How Internet Culture Creates Fortunes
文章探讨了Meme代币在Web3时代的流行现象,分析了其成功四大要素:内容粘性、传播环境、KOL矩阵和财富效应。通过BTC和Bome案例,说明优质内容需匹配目标群体属性,借助社群和KOL实现高效传播,同时依赖币价上涨形成自我强化循环。Meme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与金融价值的结合,创造流行需多方因素协同,投资时可关注注意力反哺效应。
-
BitMine成为首家ETH持仓突破100万枚、价值超50亿美元的公司
BitMine成为首个持有超百万ETH的企业国库,8月15日持仓达117万枚(价值超50亿美元),仅一个多月从零增长至此。该公司计划以”闪电速度”收购ETH总供应量的5%,并申请增发200亿美元股票继续收购。目前71家ETH国库企业共持有370万枚ETH(占总供应量3.06%),计划再投入270亿美元,可能将企业持仓占比推至10%。BitMine的激进策略推动股价暴涨1100%,日均交易额达22亿美元。机构大额资金转向表明对ETH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认可,BitMine现为全球第三大加密资产国库。
-
Coinbase以”一切安好”营销活动呈现英国现状的黑色幽默
Coinbase推出黑色幽默广告《Everything Is Fine》,以讽刺手法展现2025年英国通胀、房市等经济困境。该广告通过荒诞画面(屋顶坍塌、老鼠横行)隐喻金融体系脆弱性,并调侃富人逃离英国现象。创意机构Mother与导演Steve Rogers合作,用冷幽默替代技术术语,直击消费者对经济衰退的焦虑。广告获行业赞誉,标志加密品牌转向文化共鸣营销,通过真实叙事建立信任而非空谈技术乌托邦。
-
7月DEX交易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Hyperliquid引领永续合约交易量创纪录飙升
7月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月交易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现货交易量增长29.4%达5140亿美元,永续合约交易量增长33.6%创新高达4870亿美元。BNB链连续三个月领跑现货交易,占比38.2%,PancakeSwap贡献1882亿美元。Hyperliquid永续合约交易量突破3234亿美元,占据64.3%市场份额。以太坊、Solana、Base和Arbitrum分列现货交易量二至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