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数据
-
去中心化数据层如何成为AI时代不可或缺的新基础设施
TL/ DR Web3数据解决方案正在重塑数据生态,通过去中心化网络、加密验证技术和代币激励机制,解决传统数据系统在透明度、隐私保护和实时性方面的局限。代表性项目OpenLayer(模块化数据层)、Grass(分布式爬虫网络)和Vana(用户数据主权网络)分别采用不同技术路径,为AI训练和链上应用提供高质量数据源。这些创新方案通过众包模式实现更广泛的数据覆盖,赋予用户数据控制权,同时构建起更安全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数据经济向开放、公平的方向发展。
-
DIN数据智能网络: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未来数据解决方案
数据淘金潮 加密人工智能数据网络DIN通过去中心化方式解决AI领域数据获取难题,其核心产品xData已收集超1亿条推文,日活用户达70万+。DIN采用代币激励和游戏化机制,让用户参与数据收集与验证,构建高质量数据集。该项目获800万美元融资,正探索将数据所有权归还用户并建立去中心化AI数据经济的新模式。
-
Masa AI与Crypto融合指南:2024年CoinList首个AI项目如何赋能开发者生态
引入 加密项目千千万,AI 热度占一半。作为贯穿全年的热门叙事,AI 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加密市场的注意力和交易决策。 据 CoinGecko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整个AI赛道的代币总市值已从去年 4 月的 27 亿美元飙升至 264 亿美元。过去 30 天内,与AI项目相关的代币平均上涨了 145% 至 297%不等。 预期在哪里,热点就在哪里,不过目前加密市场的 AI 项目虽然种类繁多,但可选的 Alpha 似乎却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Fetch.ai、Ocean Protocol 等 AI 老牌龙头早已价值发现,成为上一轮周期的 Beta;与此同时,刚刚大额融资而备受期待的 Ritual、Myshell 等 AI 新秀们,产品仍在打磨之中,遑论代币发行,远水难解近渴。 在此背景下,对照“算力、算法、数据”的 AI 三要素,目前当打的 AI 赛道 Alpha 项目中,也只有 Bittensor(TAO)作为去中心化算力赛道的扛把子,与即将于 4 月 11 日上线主网与代币的 Masa Network 作为去中心化数据领域的头号玩家,算是当下市场中 AI 叙事的细分龙头项目。 其中 Masa 关于自身「AI 数据链」的定位也很清晰——致力于构建可供 AI 使用的个人数据网络,让用户在贡献自己数据价值时可以同步获得收益,同时也通过 ZKP 等技术有效保障数据的隐私性,从而为 AI 和大语言模型网络提供海量的数据来源。
-
Web3时代的数据主权革命: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保护个人隐私
2024年全球日均屏幕使用时间达6小时40分钟,日产生数据量高达328.77百万TB,但用户实际控制权有限。Web3数据层正推动去中心化数据主权变革,如Vana通过DataDAO让用户掌控并变现数据,Ocean Protocol构建去中心化数据市场,Masa提供AI训练数据层。随着AI发展,高质量数据需求激增,催生了Cookie等Web3代理数据市场。数据所有权与隐私问题将重塑未来AI时代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