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1
-
Sei 生态全解析:探索为交易优化的 L1 区块链创新项目
Sei Network作为新兴Layer 1公链,凭借1.5亿美元融资和8亿美元估值成为行业焦点。该专注于交易的高性能链已上线主网,生态涵盖钱包(Bitget Wallet、Compass等)、跨链协议(Axelar、Wormhole)、预言机(Band Protocol、Pyth)及开发工具。DeFi领域涌现Astroport、Levana等DEX和衍生品平台,NFT板块包含Pallet Exchange等市场,游戏生态有Questify等竞技平台。Sei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和多元应用布局,正构建以交易为核心的Cosmos生态枢纽。
-
Somnia:打造统一虚拟社会的区块链基础架构
Somnia 是专为元宇宙、游戏和社交平台优化的新一代Layer 1区块链,旨在解决当前数字生态系统的碎片化问题。其核心技术包括多流共识(Multistream Consensus)和IceDB,实现每秒40万笔交易(TPS)和亚秒级确认速度,同时保持低于一美分的Gas费用。Somnia支持EVM兼容性、全链互操作性和实时应用开发,赋能创作者构建链上游戏、SocialFi平台和去中心化元宇宙。此外,Somnia提供开发网络(Devnet)、1000万美元资助计划和元宇宙浏览器,推动开放、协作的虚拟社会建设。
-
Hyperliquid与Layer1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深度解析
Hyperliquid 简介 Hyperliquid 是一个基于 HyperBFT 共识机制的 Layer 1,旨在建构高性能的链上金融系统。其主要产品为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所,采用中央限价订单簿系统 (Central Limit Order Book, 简称 CLOB),挂单、撮合、清算等交易步骤皆于链上进行,确保交易纪录公开透明,且每秒能够处理 100,000 笔订单,区块确认时间不足一秒,交易体验足以媲美中心化交易所。 在流动性方面,Hyperliquid 引入 Hyperliquidity Provider (简称 HLP),采用主动做市的策略作为交易的对手方,允许一般用户将资金投入 HLP 中参与做市并从中获利。此外,Hyperliquid 也同样以 CLOB 的系统提供现货交易的服务,除了上架 Hyperliquid 的原生代币外,其他项目则可以透过荷兰式拍卖的方式竞争上架代币的名额。 高性能、低延迟和透明的链上纪录,使 Hyperliquid 能够让交易者执行更多元的量化交易策略,同时保有 Web3 本身的去中心化优势。目前,Hyperliquid 的交易量已占所有去中心化衍生平台 70% 以上,团队亦在积极开发 HyperEVM,旨在整合更多 EVM 生态的 DeFi 协议,扩大 Hyperliquid 的生态版图。
-
Sonic 生态系统深度解析:全面了解其功能与优势
本文解析了Sonic(原Fantom)生态的核心机制与投资机会。重点介绍了ve(3,3)代币经济模型如何通过锁仓奖励减少抛压,以及Sonic作为高性能Layer1的三大优势:Andre Cronje领衔、6%代币空投激励、资金回流DeFi赛道。文章详细拆解了通胀控制(前6年1.5%年通胀)与通缩机制(50%交易费销毁),并列出ShadowDEX等原生项目投资机会。核心策略强调”无人关注时进场,全民热议时退出”的飞轮参与时机,号召用户通过持有白名单资产或参与DeFi协议获取空投收益。
-
加密货币基础设施悖论:为何建造它他们却不来
文章探讨了Layer-1区块链的成功策略,指出传统”Build and they’ll come”模式已失效。以Hyperliquid为例,其成功源于依托核心交易所应用启动自有EVM链,市值达110亿美元。作者提出新L1应采用”积极播种”策略:1)内部构建示范应用;2)与开发者深度合作孵化项目;3)避免单纯依赖补助金。Solana等项目的早期实践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文章强调基础设施项目需通过实际用例展示技术潜力,而非仅靠资金激励吸引开发者。
-
U2U网络:专为DePIN优化的Layer-1区块链基础设施
简介 U2U网络作为2023年推出的Layer-1区块链平台,通过模块化架构和子网技术实现高扩展性,其Helios共识机制结合aBFT与DPoS,单分片TPS达17,000。2024年完成1380万美元融资,推出U2DPN等核心产品,建立百万用户生态,成为DePIN领域标准平台,孵化37个项目并实现113,000次VPN会话。代币将于2024年12月登陆KuCoin等交易所。
-
品牌重塑后KAIA的未来发展:对比TON生态布局与市场机遇
KAIA(原Klaytn)通过与Finschia合并完成品牌重塑,整合Kakao和LINE在东亚超2.5亿用户资源,构建亚洲Web3生态。其采用pBFT共识机制,兼容EVM,聚焦稳定币和机构服务(RWA),推出两阶段路线图:短期完善L1基建,长期拓展机构合作。与TON生态相比,KAIA强在区域合规与本地化,但用户转化和TVL增长面临挑战。未来需平衡生态结构、提升技术兼容性,并借助社交平台优势推动大规模应用落地。
-
Self Chain模块化Layer1区块链解析:以意图为中心的设计与优势
Self Chain是基于Cosmos-SDK的Layer1区块链,前身为钱包项目Frontier,旨在通过模块化意图访问层和MPC-TSS无密钥钱包解决区块链应用门槛高、私钥管理复杂等核心挑战。其核心技术包括利用LLM解析用户意图的三层架构,以及通过多方计算技术实现的安全钱包服务。原生代币SLF(总量3.6亿)支持交易、质押及治理,当前主网已完成三阶段部署。项目聚焦降低Web3使用难度,但面临技术验证周期长、生态规模有限等发展挑战。
-
5个值得投资的Layer 1公链项目及其未来发展潜力
本文探讨了当前加密市场中Layer 1区块链的竞争格局,指出与2021年不同,当前市场更注重基本面分析和精选代币投资。作者分享了个人投资策略,强调L1代币因其生产性资产属性(如质押、DeFi应用和空投机会)更具吸引力,并分析了Solana、Ton、Arweave、MultiversX、Gnosis和Radix等潜力L1项目的特点和增长潜力。
-
第一层区块链技术格局与未来发展前景
摘要 数字资产领域创新加速,比特币向多功能平台演进,以太坊通过Dencun升级迈向模块化架构,新兴L1链如Aptos和Monad带来新虚拟机技术。L1区块链分为专用结算链(如比特币)和通用智能合约平台(如以太坊),架构差异包括单体式与模块化设计。性能指标显示Solana(0.4秒出块)和Avalanche(2秒)速度领先,而比特币侧重安全性(10分钟出块)。费用方面,Solana最低(0.059美元/笔),以太坊L1仍较高(约3美元),但L2方案显著降低成本。采用数据显示比特币/以太坊活跃地址稳定,Solana钱包数达120万,波场凭借低价优势主导USDT转账(140亿美元/月)。L1生态的持续演进推动着去中心化经济的底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