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以太坊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而我在区块链领域发表观点也有六年之久。回首过去,我们为区块链技术设想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从最初认为在第一层链上发推文就能改变世界,到如今对去中心化加密网络的深入理解和规模化应用,这条发展道路从未如此清晰可见。
虽然我们对加密网络的理解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加密货币领域的终极目标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尽管前进道路上的迷雾正在慢慢散去,但挑战依然存在。无论是个人投资决策,还是风险投资工作,都需要我们对这些关键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整个加密领域的建设者和投资者都在努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希望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行业脉搏。
经过深思熟虑,我整理出了当前加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五大未解之谜。这些问题将深刻影响加密货币的未来发展轨迹。
这篇文章内容相当丰富,涉及诸多复杂议题,建议读者做好充分准备。
️免责声明:我对文中提及的多个项目都有投资,包括Optimism。您可以在此处查看我的完整投资清单以及Bankless Ventures的披露信息。
超级链的未来格局
以太坊的扩容路径已经相当明确。Rollup技术正在将以太坊的区块空间从有限的第一层扩展到丰富的第二层。2020-2021年我们还在理论探讨,而2022-2023年已经看到这些技术投入实际应用。
但不同团队采用了各自独特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愿景。Optimism提出了Superchain概念,Arbitrum开发了Orbits,zkSync推出ZK Stack,Polygon有Supernets,还有Eclipse等项目。构建第二层链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
这些创新都在推动以太坊区块空间向互联网的每个角落扩展。我认为加密货币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区块链技术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个领域,而以太坊正在孕育各种具有特定用途的区块链”基因”,填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空白。
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不同的Rollup标准吗?还是最终会有一个统一框架胜出?我的区块链帝国模型是否预示着”以太坊第二层帝国”的诞生?或者以太坊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本质上降低了准入门槛,反而会促进更多元化的发展?
关于特定应用Rollup的经济可行性也存在诸多疑问。从经济角度看,所有应用最终是否会集中在少数主流Rollup上?正如Vitalik在《终局》中所言,经济和可组合性激励是否会推动以太坊Rollup走向统一?如果会,我们今天能否预测出最终胜出者应具备哪些特质?
少数Rollup派观点
运行Rollup需要成本,只有特定用例才能证明其经济合理性。这些应用必须在更广泛的生态中找到定位,而通用Rollup将通过提供最大最便宜的区块空间展开竞争。
这个观点还强调了可组合性的重要性。当更多应用共存于同一条链上时,整体价值会呈指数增长。就像人类自然聚集形成城市一样,Rollup经济也会遵循类似规律。谁能打造最大的”区块链城市”?
Eclipse团队的Neel Samani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未来不会出现数百万个Rollup,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多数Rollup派观点
随着技术进步,Rollup成本将持续下降。虽然管理无限多Rollup看似不可行,但其他领域的研究创新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同质区块空间、抽象层、跨链执行等技术都将有助于应对多链环境的复杂性。
让每个应用都拥有专属链虽然理想,但单链扩展存在根本性限制。虽然通过多Rollup水平扩展看似混乱,但这需要多方面的持续研发投入。
差异化发展路径
以太坊超级链的构想备受关注,但尚未完全解决第二层链的可组合性问题。以太坊的Rollup路线图允许根据需要无限部署新链,但这带来了Solana社区经常指出的可组合性挑战。
像OP Stack这样的Rollup开发工具包是重要一步。共享标准和同质区块空间是将不同链重新组合成单一执行层的基础。再加上共享执行、跨链合约调用等创新,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扩展的第二层超级链。
但现实情况是,Optimism、Arbitrum、Polygon和zkSync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路径。如果Optimism超级链包含1000条不同链,而Arbitrum使用完全不同的技术标准,那么所谓的”超级链”就会面临碎片化问题。
Arbitrum没有选择构建另一个超级链,而是专注于链间互操作层研发。他们的愿景是在各链达成内部共识后,通过第一层链实现最终确定性。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方向。
未来的可能性包括:多个独立的多链经济区、一个统一的可组合超级链,或是单一主导Rollup。究竟哪种会成为现实?让我们拭目以待。
Rollup技术栈的价值捕获
每个第二层链团队都在推广自己的链开发套件,如OP Stack、ZK Stack、Supernets、Orbits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分叉完全自由时,第二层链代币如何获取价值?
现实案例显示差异明显:Mantle作为主要OP Stack分叉之一,表示不打算加入Optimism超级链,保留全部排序器费用;而Base则将其15%的排序器费用贡献给Optimism Collective。关键区别在于治理参与。
治理是第二层链价值捕获的关键。通过治理可以实现同质区块空间、代码重用和共享升级性,这是将杂乱链条融合成无缝用户体验的基础。Optimism团队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性。
我认为第二层链代币的价值最终源自治理有效性。但仍有许多疑问:通用模块化框架能否像以太坊吸收外围技术那样整合最佳第二层创新?加入超级链的激励有多大?如果跨链可组合性创新不足,还有什么能增强第二层代币价值?
Rollup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影响
治理只是价值捕获方程的一半。即使第二层链SDK能够捕获代币价值,他们仍需面对”RaaS商业模式”的挑战。随着Rollup数量增长,托管这些Rollup的基础设施需求也在增加,这就是Conduit和Caldera等RaaS提供商出现的原因。
RaaS提供商与第二层链SDK之间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我认为最终RaaS将成为第二层团队的服务提供商,必须在费用上保持竞争力,因为第二层团队会通过代币治理防止任何RaaS形成垄断。但这一判断是否正确?仍有待观察。
流动性质押代币的平衡点
关于流动性质押代币(LST)的市场格局,一个核心问题是:会形成一个主导性LST,还是多个相互竞争的LST共存?
我理解市场力量可能推动单一LST趋同的论点,但以太坊社区的价值观也会产生影响。此外,当某个LST占据主导地位时,其他LST对其进行”吸血鬼攻击”的动机也会增强。
关键问题包括:以太坊社区会多大程度确保LST多样性?抑制单一LST优势的工具效果如何?如果单个LST实现垄断,会对以太坊核心价值产生什么影响?
Mike Nueder的精彩分析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我个人倾向于支持多样性,认为应该尽可能建立更多保护机制。
Solana与以太坊的竞合关系
Solana和以太坊会作为独立生态发展,还是界限逐渐模糊?如果融合,以太坊对Solana的引力会有多大?
我的区块链帝国模型认为第一层区块链终将争夺完全主导地位。Solana与众不同:它不是EVM分支,其创造的价值不会自动回流以太坊;它也不是Cosmos或比特币。Solana拥有自己的虚拟机、扩展策略和原生资产SOL,这使其尽可能远离以太坊的引力。
然而,Eclipse正在将Solana虚拟机移植到以太坊。Chris Burniske认为这相当于”以太坊国度中的Solana大使馆”,而我则认为这代表着Solana技术向以太坊货币网络的”投诚”。长远来看,无论距离以太坊多远,最终都可能被其引力捕获。
实现链上价格发现
在Bankless Ventures,我们看到最具潜力的机会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将价格发现从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转移到链上,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巨大推动力。目前,价格发现是中心化系统掌握的关键优势。
如果去中心化系统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赢得这个”奖杯”。加密经济系统作为真理机器,应该成为加密资产价格的权威来源。虽然现有机制如Uniswap Hooks和意图(intents)领域展现出希望,但去中心化系统在速度上仍难以匹敌中心化交易所。
实现链上价格发现的机制将成为加密领域最有价值的基础设施之一。这不是”能否实现”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没有链上价格发现,加密货币实验在某些方面就是不完整的。
总结思考
本文提出了问题而非给出答案。2023年加密领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问题,这五个是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
- 以太坊可组合性在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中如何实现?
- Rollup技术栈的价值捕获机制
- LST对以太坊的影响及未来走向
- 以太坊与Solana的长期关系
- 链上价格发现的实现路径
这些问题都需要全面深入的解答。Web3建设者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人能独自解决所有挑战。其中,实现链上价格发现可能是最复杂也最重要的突破,这将影响整个加密生态系统。
我正在持续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未来将分享更多见解。如果您有相关想法,欢迎联系我交流。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