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十年的漫长等待,BTC ETF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突破。2024年1月11日凌晨4时,美国证监会(SEC)一举批准了11支现货BTC ETF的上市申请,其中包括Bitwise、Grayscale、Hashdex等知名机构。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Grayscale在2023年8月29日取得的诉讼胜利。当时美国联邦法院裁定SEC拒绝现货BTC ETF申请的行为”武断且没有依据”,这一判决直接推动了Blackrock和Fidelity等传统金融巨头加速布局BTC ETF市场。
从法律监管的角度来看,Grayscale的胜诉标志着SEC态度的重大转变。SEC开始主动识别市场操纵风险,并最终为BTC ETF开绿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SEC在批准文件中仍明确表示对其他加密资产持谨慎态度,坚持认为它们应被归类为证券。
法院判决推动SEC加速审批
SEC长期以来拒绝BTC ETF的主要理由是担心市场欺诈和操纵风险。在2021年首次批准期货BTC ETF时,SEC给出的解释是期货产品基于受CFTC监管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价格,更难被操纵。Grayscale在诉讼中成功论证了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现货ETF,法院最终裁定SEC的区别对待缺乏合理依据。
这一判决彻底改变了SEC的立场。在22页的批准文件中,SEC明确表示”基于加速基础批准这些提案”,从被动拒绝转为主动审查。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审批速度上,更反映在SEC对市场监管的新思路中。
SEC揭示的BTC ETF风险
虽然ETF作为合规金融产品不存在法律障碍,BTC也是SEC唯一认定的”非证券”加密资产,但SEC在批准文件中着重指出了潜在风险——主要来自BTC现货市场的不可控性。尽管各ETF发行方都与CME等合规交易所签订了监控共享协议,但这些协议无法完全覆盖现货市场。
为此,SEC对Coinbase和Kraken的BTC价格与CME期货价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两者高度相关,这意味着现货市场的异常波动会传导至期货市场,从而被CME的监控系统捕捉。这一发现为SEC批准现货ETF提供了关键依据。
现货市场的操纵风险与监管应对
BTC现货市场的主要操纵风险集中在中心化交易所。美国监管机构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推动Coinbase和Kraken合规化,另一方面对交易量最大的Binance实施监管控制。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有效降低了市场操纵的可能性。
SEC的谨慎立场与Gary Gensler的表态
尽管批准了BTC ETF,SEC主席Gary Gensler在声明中仍保持谨慎态度。他强调这次批准仅针对持有”非证券”商品BTC的ETF,不代表SEC对其他加密资产的态度有所松动。Gensler特别指出,与具有实际用途的贵金属不同,BTC主要是一种投机性资产,且常被用于非法活动。
这种表态反映了SEC在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考量。一方面承认BTC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继续对其他加密资产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加密资产定性问题的政治博弈
Gensler的表态将矛头直指加密资产的定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乎SEC对交易所的监管,更涉及美国司法和立法机构的权力博弈。Coinbase作为行业代表,正在法庭上与SEC展开激烈交锋。值得注意的是,在Uniswap案中,法官Katherine Polk Failla直接将ETH称为”商品”,但她同时表示最终决定权在国会手中。
随着2024年大选临近,这个问题很可能成为政治角力的焦点。国会立法进程虽然缓慢,但值得期待。
BTC ETF的历史意义
无论SEC如何表态,BTC ETF的获批都具有划时代意义。正如评论家王川所言,这一天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或许能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1871年德国引领金本位体系等重大事件相提并论。对于加密行业来说,这标志着主流金融体系对数字资产的正式接纳,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法律或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