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深入解析 BasedAI:隐私和效率并重的大语言模型运行网络,AI 赛道的下一个Bittensor?》
人工智能领域的热度持续攀升,各类项目纷纷搭上AI快车,以”助力AI发展”为口号寻求突破。然而多数老牌项目已完成了价值发现,而像Bittensor这样的新秀也逐渐失去新鲜感,市场亟需寻找兼具价值潜力和叙事空间的新项目。
在加密领域赋能AI的探索中,隐私保护始终是个引人注目的方向。这不仅因为隐私理念与去中心化的平等精神天然契合,更因为实现隐私保护必须借助零知识证明和同态加密等前沿技术。当正确的价值观遇上硬核技术,这样的AI项目往往能走得更远。而如果这样的项目还能融入Meme币的趣味玩法,无疑会更具吸引力。
三月伊始,一个名为BasedAI的项目悄然在推特亮相。虽然目前仅发布了两条推文,官网也相当简陋,但其附带的学术论文式白皮书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部分海外KOL已经开始分析这个项目,认为它可能成为下一个Bittensor。
与此同时,其同名代币$basedAI自2月底以来涨幅惊人,已突破40倍。在深入研究项目白皮书后,我们发现BasedAI巧妙融合了大语言模型、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和Meme币等元素。更令人称道的是其精妙的经济模型设计,将计算资源调度与Meme币使用完美结合。鉴于项目仍处早期阶段,本文将深入解析其潜力。
严肃科技与Meme文化的碰撞
BasedAI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其开发团队上。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由Based Labs和Pepecoin创始团队联合开发,致力于解决大语言模型使用中的隐私问题。
Based Labs颇为神秘,其官网仅展示了一组黑客帝国风格的技术关键词。团队研究员Sean Wellington是白皮书的主要作者,这位来自UC伯克利的学者自2006年起就专注于AI和分布式网络研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而Pepecoin并非当下热门的那个Meme币,而是源自2016年的OG项目,曾拥有自己的主网,现已迁移至以太坊。一边是严谨的学术团队,一边是Meme文化代表,这样的组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兼顾效率与隐私的技术方案
抛开Meme元素,BasedAI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推特简介”Your prompts are your prompts”中。这句话直指当前AI使用中的隐私痛点:用户与ChatGPT等模型的对话内容完全暴露给服务提供商。
BasedAI的解决方案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全程加密的情况下完成AI计算,确保任何中间环节都无法获取原始数据。这需要零知识证明和全同态加密技术的配合:前者用于验证计算真实性而不泄露信息,后者支持对加密数据进行运算。
但全同态加密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BasedAI提出的”Cerberus Squeezing”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将计算步骤缩减近半,有效提升了处理速度。白皮书中的实验数据也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实际效果。
创新的网络架构设计
BasedAI网络引入了独特的”大脑”概念。每个”大脑”相当于一个分布式计算容器,可容纳256个验证者和1792个矿工,而系统总量限定为1024个大脑。这种设计既确保了网络扩展性,又创造了稀缺价值。
矿工提供GPU算力执行计算任务,验证者使用CPU资源进行结果校验,二者都需要质押$BASED代币以获得更高收益。大脑持有者则相当于获得了”AI云服务许可证”,可以组织矿工和验证者开展特定领域的AI服务。
这种架构与Bittensor的子网或波卡的平行链有相似之处,但BasedAI通过大脑NFT的发行机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资产分配体系。
精妙的经济激励机制
获取大脑NFT有两种方式:燃烧或质押Pepecoin。前者需要销毁数量递增的Pepecoin,后者则需锁定10万枚代币90天。按照设计,如果所有大脑都通过燃烧方式获取,将销毁约80%的Pepecoin流通量。
这种机制巧妙地将AI计算资源、NFT稀缺性和Meme币价值绑定在一起。大脑持有者预计每年可获得3-8万美元收益,这种经济激励势必会推动Pepecoin的需求增长。
从资产设计角度看,BasedAI确实展现出了老道的功力。它将隐私保护的叙事价值、AI计算的实际需求和Meme币的社区文化完美融合,创造了一个自洽的经济系统。虽然这项技术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AI使用习惯还有待观察,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创新尝试无疑值得关注。
参考资料:
X:https://twitter.com/getbasedai
Pepecoin:https://twitter.com/pepecoins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