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na堪称DeFi领域最耀眼的成功故事之一。短短一年间,这个协议的TVL(总锁仓价值)就从最初的不足1000万美元飙升至惊人的55亿美元。它已经与包括@aave、@SkyEcosystem(涵盖Maker/Sparklend)、@MorphoLabs、@pendle_fi和@eigenlayer在内的众多顶尖协议建立了深度合作。实际上,Ethena的合作伙伴网络如此庞大,以至于每次想起新的合作方时,我都不得不反复修改文章封面图。目前TVL排名前十的协议中,有六个都与Ethena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Ethena本身更是高居第九位。可以想象,如果Ethena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DeFi生态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对AAVE、Morpho和Maker等协议的影响最为显著。与此同时,Ethena为整个DeFi领域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新资金,其影响力堪比当年stETH对ETH DeFi生态的推动作用。那么问题来了:Ethena究竟会颠覆现有的DeFi格局,还是引领DeFi走向新的繁荣时代?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解密Ethena的运作机制
尽管Ethena上线已逾一年,但关于其运作原理仍存在诸多误解。不少人简单地将其类比为”新一代Luna”,却不愿深入探讨其中的差异。作为曾准确预警Luna风险的分析师,我认为这种简单类比极具误导性。Ethena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Delta中性头寸管理机制,以及精密的托管与赎回系统。如果你确信自己已经完全理解这些机制,可以跳过本节;否则,建议仔细阅读以下内容,这对全面把握Ethena至关重要。
从本质上说,Ethena与比特币类似,都受益于加密市场的牛市行情,但其盈利模式要稳健得多。当加密货币价格上涨时,市场上做多BTC和ETH的需求激增,而愿意做空的交易者则相对减少。这种供需关系导致做空者能够获得做多者支付的资金费率(详细解释可参考此处)。Ethena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允许交易者持有BTC现货的同时,做空等值的BTC合约,从而实现完美的Delta中性头寸——无论BTC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两个头寸的盈亏都会相互抵消,而交易者还能稳定获得资金费率收益。这种策略充分利用了加密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复杂对冲工具的特点,为那些不满足于简单做多的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收益机会。
然而,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FTX的崩盘就给第一代Delta中性管理者上了惨痛的一课——交易所的托管风险不容忽视。以@galoiscapital为代表的许多专业机构,尽管自身风控完善,却因交易所问题遭受重创。为此,Ethena采用了@CopperHQ和@CeffuGlobal这两家专业托管机构作为安全屏障。这些托管方通过法律协议与交易所建立合作,确保Ethena的资金安全。更重要的是,所有盈亏结算都由托管方定期处理,Ethena则根据结算结果动态调整头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闭环。
USDe的铸造与赎回流程设计得相当简洁。用户可以使用USDC等主流资产直接铸造USDe,随后可将USDe质押为sUSDe以获得额外收益。sUSDe既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也可以选择赎回为USDe(通常需要7天处理期)。赎回时,USDe与支持资产保持1:1兑换比例,这些支持资产主要来自储备金以及Ethena持有的BTC、ETH等抵押品。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未被质押的USDe所产生的收益,实际上提高了sUSDe持有者的整体收益率。
到目前为止,Ethena在处理大规模资金流动时表现稳健。虽然偶尔会出现USDe-USDC兑换滑点达到0.30%的情况,但这远未达到危险水平。那么,市场为何仍然对Ethena充满担忧?关键在于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压力测试…
Ethena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在理解了Ethena收益来源的可靠性后,我们需要直面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首当其冲的是资金费率转为负值的风险。虽然Ethena目前拥有约5000万美元的保险基金(足以覆盖当前TVL下1%的滑点损失),但极端情况下仍可能出现亏损。历史数据显示,当收益率下降时,用户会自动减少USDe使用量,形成天然的风险调节机制。
托管风险则是另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尽管Copper和Ceffu采用了”总账户”钱包架构,将客户资产置于破产隔离信托中,并配备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但理论上仍存在托管方挪用资金的可能性。不过,这种”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且相关资产在法律上完全独立于托管方的资产负债表。
流动性风险可能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当Ethena需要同时平掉衍生品头寸和现货头寸来应对赎回时,若遇上市场剧烈波动,这个过程可能变得异常艰难。目前Ethena持有充足的稳定头寸来支持日常赎回,但随着其在未平仓合约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流动性风险确实值得警惕。不过即便如此,保险资金池也足以应对几个百分点的净值波动,不太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协议层面的风险传导机制
从协议层面来看,Ethena的风险主要体现为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两个维度。流动性风险关注的是短期变现能力,而偿付能力风险则关乎长期资产价值是否足以覆盖负债。举例来说,就像一位拥有价值百万房产却暂时缺少现金的朋友,给他足够时间总能变现资产偿还债务。
不同协议对Ethena风险的暴露程度各异。像EtherFi和EigenLayer这类协议,只有在Ethena真正资不抵债时才会面临严重冲击;而AAVE和Morpho等借贷协议,则对USDe的流动性状况更为敏感。目前链上USDe/sUSDe的流动性池约7000万美元,虽然聚合器显示1:1兑换深度可达10亿美元,但这种流动性在市场恐慌时可能迅速蒸发。
理解AAVE和Morpho的清算机制至关重要。当用户以sUSDe作为抵押品借入USDC时,一旦抵押率跌破警戒线,系统会自动卖出sUSDe偿还债务。如果这种情况在市场动荡时集中发生,可能导致USDe暂时脱钩。不过,AAVE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清算策略来化解危机——比如暂缓出售抵押品,等待市场回稳,这样不仅能避免坏账,还可能为协议创造额外收益。这种灵活的风控机制在处理stETH时已被证明有效,同样适用于USDe场景。
拒绝Ethena的机会成本
当我们聚焦于Ethena的风险时,同样不能忽视拒绝Ethena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最新数据显示,Pendle的TVL有50%来自Ethena,Sky和Maker约20%的收入与Ethena相关,Morpho的TVL中30%由Ethena贡献。在AAVE平台上,Ethena已成为稳定币增量和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那些未能及时整合Ethena的协议,正在这场DeFi演进浪潮中逐渐掉队。
这一现象与当年stETH的发展轨迹惊人相似。回顾2020-2021年,AAVE凭借率先整合stETH的策略,成功实现了对Compound的弯道超车。如今历史正在重演:Morpho在2024年3月就拥抱了Ethena,而AAVE直到8个月后才跟进,这段时间恰好是Morpho快速崛起的关键期。自整合Ethena以来,AAVE的TVL激增80亿美元,用户收益显著提升,形成了良性的”AAVETHENA”飞轮效应。
Ethena提供的”无风险”收益率目前稳定在10%左右,远超传统金融市场4.25%的基准利率。当sUSDe被引入AAVE后,整个平台的借贷利率结构都被重塑,这与当年stETH对ETH借贷市场的影响如出一辙。简而言之,拒绝Ethena意味着主动放弃高收益机会,而所规避的USDe脱钩风险实际发生概率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
展望未来,Ethena正在向DEX领域拓展。永续合约DEX长期面临做空需求不足的困境,而Ethena作为最大的Delta中性交易者,恰好能为此类平台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支持。可以预见,那些成功整合Ethena的永续合约平台,很可能复制Morpho的成功路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DC | In SF】,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DC | In SF】。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