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持续转型的浪潮中,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浮现:究竟是加密技术会将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还是传统金融最终会让加密变得传统?过去几十年里,我们见证了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私募信贷等另类投资形式的崛起,其中私募信贷更是成为金融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Ken Moelis这位并购领域的明星人物最近发表了一番感慨,谈及并购银行家正在走向衰落。如今,真正利润丰厚的机会往往隐藏在另类或混合融资结构中,而非传统的公司买卖交易。对于加密投资者而言,这种趋势意味着链上结构化产品和代币化资本结构可能成为新的机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机会可能会先被失业的并购银行家抓住,而非那些已经在加密领域取得成功的创业者。
目前,加密领域被传统金融体系接受的产品仅有稳定币和比特币。DeFi虽然发展迅速,但尚未在加密圈外产生实质性影响,其发展仍然与交易量紧密挂钩。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之一是从底层开始,构建完整的链上资本结构业务,将债务、股权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结构都进行代币化。虽然过去我们曾因炒作某些产品获得过高额回报,但面对机构化区块链的未来,我们需要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
历史的重现
长期以来,我们对RWA(现实世界资产)的兴趣并不浓厚,认为它只是对链下资产的数字包装。但现在,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看似平淡却极具实际价值的机会。将私募信贷代币化并上链,确实为借款人提供了获取更多资本的途径,Maple Finance等公司正在推动这一进程。然而,当出现资本受损或违约情况时,贷款人仍需完全依赖现有法律体系来追回资金。
此外,逆向选择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链上面向加密散户的私募信贷产品很可能质量欠佳,因为最优的风险调整后回报机会往往会被Apollo、Blackstone等大型基金抢先锁定。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盈利的链上业务尚未被这些传统金融巨头涉足,这些项目因其独特的链上创收特性,需要更具创意的融资方式。
将美国国债代币化虽然能为链上DeFi策略提供收益增强,但并未带来实质性突破。过去一些尝试原生发行链上债务的项目,如Bond Protocol和Debt DAO,都未能取得成功。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熊市导致资本和用户匮乏;DeFi作为轻资本业务的特点;代币OTC销售带来的社交信誉诱惑;债券难以与其他链上激励竞争;以及债务工具监管的不确定性等。
收入的可编程性与融资的革新
我们认为,链上业务的融资成本理应低于传统企业,特别是那些与DeFi相关的项目。这种成本优势源于链上业务的所有收入都是可编程的,项目可以直接将未来收入与债务义务绑定。在传统金融中,债务工具通常附带复杂的契约条款,债权人需要同时评估企业的收入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而在链上环境中,债权人可以跳过成本结构,直接基于收入进行放贷,这大大降低了借款成本。
像Phantom、Jito或Jupiter这样的项目,完全有可能凭借其链上收入从大型机构投资者那里融资数亿美元。通过智能合约的设定,可以根据项目收入的变化自动调整分配给债权人的比例,既降低了违约风险,又保持了还款的灵活性。这种收入证券化的方式,相比简单地打折出售项目代币,显然是更具可持续性的融资路径。
在传统电商领域,类似的”商户预付融资”或”费率贷款”模式已经存在,但实际利率往往高达50%-100%。如果将这种”内嵌式融资”搬到链上,将获得显著优势。程序化支付可以实现条件支付、实时资金流转,以及更复杂的支付策略。这种”封闭式”融资很可能成为加密生态实现大规模采用的关键支点。
股权的代币化新路径
当一家公司的股权价值完全来源于链上收入时,将股权代币化就显得顺理成章。最近Backed.fi推出的代币化Coinbase股票虽然具备DeFi的可组合性优势,但这类工具目前主要服务于二级市场参与者,公司本身并未从中获得实际好处。真正令人期待的可能是那些拥有强大分发渠道、能从区块链结算中切实受益的平台,比如Robinhood。
股权代币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必须带来新功能或改变股权的风险结构。例如,全代币化的公司能否因其财务数据完全透明而获得更低的资本成本?能否通过链上预言机实现基于条件的自动化股权发行?员工期权能否根据链上里程碑而非时间来归属?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链上股权的真正价值。
展望未来
未来的发展路径可能有两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倾向于后者,但现实中的加密创新却往往由前者推动。无论是股权代币化、信用代币化,还是围绕收入的结构化产品,核心问题始终是:这些工具是否真正创造了新的资本形成方式?它们是否为金融工具带来了增量功能?能否有效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就像传统风投市场中”私募vs上市”的界限逐渐模糊,我们相信”链上资本vs链下资本”的对立也将淡化。最终,市场将只关注哪种方式更优。虽然我们可能判断错误,链上信用未必能带来更低的融资成本,但目前市场尚未完成价格发现。要实现这一目标,链上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成熟,吸引大规模资本募集,并引入新的市场参与者。
如果你是项目创始人,并希望探索这些理念如何帮助你的项目发展,欢迎通过社交平台与我们联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