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太坊价格回落至2017年ICO时期的水平。这个曾经仅存在于白皮书中的项目,如今已发展成为支撑着数百个实际应用的底层网络。然而市场似乎对以太坊这七年半来的技术演进视而不见,这不禁让人思考:以太坊是否需要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新故事?
回顾历史,以太坊曾凭借多个引人注目的叙事吸引投资者。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ETH是BTC的杠杆贝塔”这一说法。在过往的牛市周期中,这个理论确实成立——当比特币上涨时,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往往会推动以太坊等主流山寨币实现更大幅度的上涨。但2024年1月比特币ETF的推出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数据显示,比特币ETF吸引了近千亿美元资金流入,而以太坊ETF仅获得50亿美元。这种资金流向的差异表明,机构投资者正将比特币视为加密市场的单一入口,而非像过去那样将资金分散到整个生态。
另一个曾经颇具吸引力的叙事是”ETH是超声波货币”。这个说法在2024年4月ETH供应量开始重新增长后逐渐失去说服力。到2025年2月,ETH已从通缩转为通胀资产。更重要的是,新入场的投资者往往更容易理解”比特币是数字黄金”这种简洁的稀缺性叙事,而非需要深入理解EIP-1559等技术细节的复杂主张。
“ETH是数字石油”的比喻同样面临挑战。这种叙事将ETH定位为商品类资产,而历史数据显示商品往往呈现区间波动特征。石油价格在过去十年中,除了少数特殊事件影响外,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如果以太坊遵循类似的定价逻辑,在当前通胀重启的背景下,缺乏新增买盘需求将导致价格承压。
USO
SPY
以太坊作为”全球结算层”的愿景也面临内部矛盾。一方面,扩容重任被交给Layer2解决方案,以太坊专注于结算层角色;另一方面,又期望Layer2的经济活动能够反哺ETH价值。随着EIP-4844大幅降低Layer2的数据发布成本,虽然提升了网络可扩展性,却也削弱了以太坊自身的收入来源。更关键的是,当Layer2推出自己的代币时,它们与ETH的关系更接近于竞争而非互补。
即便以太坊链上经济活动持续创新高,也不必然转化为ETH价格上涨。就像科技股可能面临市盈率压缩一样,以太坊若想重回历史高点,在当前盈利水平下需要达到300倍的市盈率,这显然面临巨大下行风险。
展望未来,以太坊可能迎来均值回归的反弹,也可能继续表现不佳。但无论如何,这个曾经引领智能合约革命的平台,确实需要构思一个能够打动新一代投资者的新叙事。这不仅关乎价格表现,更关系到以太坊在日益复杂的区块链生态中能否保持其核心地位。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