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Margaret Rosenfeld,Everstake首席法务官
多年来,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批准始终是金融监管领域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首批比特币(BTC)ETF的申请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直到2024年初,在经历了多次否决以及迫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重新考量的法律博弈之后,现货比特币ETF终于在美国获得批准。
这一漫长历程突显了数字资产市场所面临的监管审慎、政治压力与结构性挑战。
而仅仅一年之后,整个讨论已发生显著转变。
目前,SEC正在评估由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和Cboe BZX提交的一系列提案,旨在为加密货币和大宗商品ETF建立一套通用上市标准。一旦实施,这些规则将使符合条件的基金无需依照SEC规则19b-4逐案审批即可上市。
若该提案获采纳,加密货币ETF将与传统ETF看齐——后者已于2019年通过规则6c-11确立了通用框架。换言之,加密货币ETF或将从“特例”走向“主流”。
为何通用标准对加密货币ETF至关重要?
当前的加密货币ETF审批流程不仅繁琐,还充满不确定性。每项新申请通常需耗时240天以上,包括多轮公众意见征询、监管审查以及漫长的等待期。而通用上市标准有望将审批周期缩短至60-75天,极大提升新产品的上市效率。这一变化将利好整个行业生态。
截至目前,仅有比特币和以太币(ETH)ETF成功跨过监管门槛。通用标准一旦落地,或将为Solana(SOL)、XRP、狗狗币(DOGE)等相关ETF铺平道路,甚至可能催生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如质押类ETF或主题篮子组合。提案中设定了明确的资格标准——例如要求代币须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期货市场拥有至少六个月的交易历史——这既确保了资产的成熟度,也拓宽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
尽管批评声音常将ETF视为加密货币“过度金融化”的象征,但事实上,ETF恰恰提供了监管机构一贯强调的透明度、资产托管保障与市场监控机制。将数字资产纳入ETF结构,意味着更完善的信息披露、标准化的创设与赎回流程,以及受监管交易所的持续监督。对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比离岸平台或非合规渠道更安全、更透明的参与方式。
在加密货币监管清晰度方面,美国已明显落后于欧盟、香港和新加坡等市场。这些地区通过诸如欧盟的MiCA框架、香港的牌照制度等,为数字资产产品提供了更可预测的发展路径。若SEC能最终确立通用上市标准,将释放出明确信号:美国意在成为受监管数字资产市场的引领者,而非跟随者。
下一步展望:SEC可能在2025年作出关键决策
SEC预计将在2025年9月左右作出决定。若提案通过,交易所有望在年底前推出首批山寨币ETF。这不仅将清理目前积压的近百份申请,还将为更多创新产品奠定基础,例如指数型ETF、主题型组合,甚至加密资产与股票、大宗商品结合的混合型ETF。
SEC已为此打下基础——2025年8月,该机构批准了加密货币ETF的实物创建与赎回机制,使其与大宗商品基金保持一致并降低运营成本。该决定表明,SEC已认识到效率与投资者保护可并行推进。通用上市标准,正是逻辑上的下一步。
确立清晰框架,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尽管有观点认为加密货币不应与传统资产享受同等待遇,但监管的核心目标并非评判资产价值,而是建立透明、一致的规则体系,以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健全。
一味推迟整合只会加剧市场风险。缺乏受监管的产品渠道,投资者可能转向托管薄弱、缺乏监督的离岸平台或流动性较低的私募市场,反而放大潜在风险。相反,ETF将加密货币纳入现有监管框架,使其可监控、可披露、可审查,与常规金融产品无异。
美国亟需重回金融创新前沿
2019年传统ETF通用标准规则6c-11的实施,彻底改变了ETF市场,推动产品创新、降低发行门槛。如今,加密货币正迎来同样的历史机遇。SEC若批准新标准,并不代表认可任何特定代币,而是提供一个可预测、可持续的运作框架,使交易所和发行方能够合规、高效地开展业务。
加密货币已确立其市场地位。关键问题在于,投资者是通过美国透明、受监管的渠道获取敞口,还是不得不依赖海外不透明的投资架构。SEC关于通用上市标准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走向。
如果美国仍希望保持全球资本市场创新中心的地位,那么委员会理应积极推动这一进程。现在,正是将加密货币ETF真正带入“ETF时代”的关键时刻。
观点作者:Margaret Rosenfeld,Everstake首席法务官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