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制大模型威胁加密行业安全: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无限制大型语言模型(LLM)正成为网络安全新威胁。WormGPT、FraudGPT等恶意模型可生成钓鱼邮件、诈骗文案和恶意代码,极大降低网络犯罪门槛。DarkBERT等工具虽设计初衷良好,但暗网数据训练特性存在被滥用于加密诈骗的风险。Venice.ai等无审查平台可能成为攻击者优化欺诈手段的温床。面对AI驱动的自动化攻击新范式,需加强检测技术、防越狱能力和溯源机制建设,同时推动伦理规范与监管框架完善,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防御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从OpenAI的GPT系列到谷歌的Gemini,再到层出不穷的开源模型,这些创新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然而在这股技术浪潮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阴暗面正在显现——不受约束的恶意大型语言模型正在悄然兴起。

这些被称为”无限制LLM”的模型,是经过特殊设计或修改以规避主流模型安全机制的人工智能系统。与主流开发者投入大量资源确保模型安全性的做法不同,这些模型完全抛弃了伦理限制,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新型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危险模型在加密领域的滥用方式,并分析相关的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无限制LLM的犯罪新手段

曾经需要专业技术的网络犯罪活动,如今在无限制LLM的帮助下变得触手可及。攻击者只需获取开源模型的权重与源码,再使用包含恶意内容的数据集进行微调,就能打造出个性化的犯罪工具。这种模式催生了多重风险:模型可以生成极具欺骗性的内容绕过常规审查;快速制作针对不同平台的诈骗文案;还能为地下AI生态提供技术支持,助长非法交易的蔓延。

WormGPT:网络犯罪的”黑化GPT”

在地下论坛公开售卖的WormGPT,被开发者自豪地标榜为”无道德限制的GPT黑色版”。这个基于GPT-J 6B等开源模型打造的恶意工具,专门训练于恶意软件相关数据,最低仅需189美元就能获得使用权。在加密领域,它最常被用于制作高度逼真的钓鱼邮件,模仿交易所或知名项目方发送”账户验证”请求,诱骗用户泄露私钥或助记词。同时,它还能帮助技术水平较低的攻击者编写窃取钱包文件、监控剪贴板等恶意代码,甚至驱动自动化诈骗系统。

无限制大模型威胁加密行业安全: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无限制大模型威胁加密行业安全: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DarkBERT:暗网研究的双刃剑

由韩国科学技术院与S2W Inc.合作开发的DarkBERT,本是为网络安全研究而生的工具。这个专门在暗网数据上训练的语言模型,初衷是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暗网生态、追踪非法活动。然而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其掌握的暗网攻击手段和非法交易策略就可能成为犯罪教科书。在加密领域,它可能被用于收集用户信息实施精准诈骗,或复制暗网中成熟的盗币与洗钱手法。

FraudGPT:网络欺诈的全能工具

作为WormGPT的升级版,FraudGPT以200至1700美元的月费在暗网流通,堪称网络犯罪的”瑞士军刀”。它能伪造整套加密项目资料,包括白皮书、官网和营销文案,用于虚假ICO骗局;批量生成钓鱼页面模仿交易所登录界面;还能在社交媒体制造虚假舆论,助推诈骗代币或抹黑竞争对手。更危险的是,它能模仿人类对话建立信任,诱使用户泄露敏感信息。

GhostGPT:无道德约束的数字幽灵

明确标榜”无道德限制”的GhostGPT,在加密犯罪领域展现出惊人的破坏力。它能制作高度仿真的钓鱼邮件冒充交易所通知;帮助毫无编程基础者生成包含后门的智能合约;还能创建持续变形的恶意软件窃取钱包信息。结合AI生成的话术脚本,它能在社交平台部署诈骗机器人,甚至配合深度伪造技术模仿项目创始人声音实施电话诈骗。

Venice.ai:无审查AI的潜在威胁

Venice.ai作为提供多种LLM访问的平台,虽然标榜”无限制AI体验”,却也成为不法分子的潜在工具库。攻击者可利用其中限制较少的模型生成恶意内容,无需高超技术就能获得原本受限的输出。该平台还能帮助快速测试不同模型对恶意指令的反应,优化欺诈脚本和攻击手法。

应对新型AI安全挑战

无限制LLM的出现标志着网络安全进入新纪元,面对这些更隐蔽、更具欺骗性的威胁,需要多方协同应对。加大检测技术投入,研发能够识别恶意内容的工具;提升模型防越狱能力,探索内容水印与溯源机制;同时建立健全的伦理规范与监管框架,从源头上遏制恶意模型的开发和滥用。在这场持续升级的攻防战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守护数字世界的安全边界。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0634.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 zkTLS:如何利用加密技术解锁消费应用新场景

    zkTLS技术通过零知识证明将HTTPS会话验证记录引入区块链,解决了传统TLS协议缺乏数据可移植性的痛点。该技术主要采用MPC(多方计算)、Proxy(代理)和TEE(可信执行环境)三种实现方案:MPC方案如Opacity通过EigenLayer AVS机制解决合谋问题;代理方案如Reclaim Protocol利用住宅代理实现高效验证;TEE方案如Clique依赖硬件安全但存在信任假设。目前Reclaim和Opacity领跑zkTLS领域,其应用已覆盖票务市场、无抵押贷款等场景,正在打破Web2数据垄断格局。未来技术发展将围绕性能与安全性的平衡展开,为去中心化应用开辟全新设计空间。

    10小时前
    200
  • Near Protocol面临关键投票 拟将代币通胀率削减一半

    基于NEAR协议的去中心化组织HOT Protocol近日提出关键提案,拟将NEAR年通胀率从5%降至2.5%,以提升代币长期价值。提案指出当前高通胀导致每年超6000万枚NEAR流入市场,而手续费销毁率仅0.1%,造成代币过度稀释。调整方案包括将质押收益率从9%下调至4.5%,旨在优化网络激励结构,为DeFi创新腾出空间。NEAR联合创始人Illia Polosukhin及多家机构支持该计划,认为此举能增强NEAR作为AI时代价值存储的功能。提案需获三分之二验证者投票通过,目前已完成13.36%进度,若获批将于2025年Q3实施。

    2025年6月25日
    800
  • 开源AI或将毁灭人类,闭源AI可能奴役众生。请选择你的末日结局。

    那种熟悉的不安感再次悄然袭来,就像2010年代初目睹社交媒体连接与社区的承诺演变成大规模操纵时的心境。 Facebook和宣传机器人是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剑桥分析公司、英国脱欧、全球选举——这一切都像是对互联网最初梦想的背叛。 如今在2020年代,我正目睹同样的力量围绕着更不稳定的存在盘旋:人工超级智能。 这次赌注关乎存亡。 在深入探讨前,我必须明确:&#82…

    资讯 2025年6月20日
    900
  • OpenAI否认与Robinhood”OpenAI代币”存在关联 称未授权股票演示且无股权支持

    OpenAI于7月2日澄清,Robinhood新区块链平台上交易的”OpenAI代币”并非公司股权,且未经其授权。该公司强调私人股权转让需董事会批准,提醒投资者谨慎。此前Robinhood在法国戛纳展示基于Arbitrum技术的二层网络,支持欧洲用户24/7交易200余种美股及ETF的链上通证化股票,演示中涉及OpenAI头寸引发市场误读。当前多家机构正推进股票通证化,包括Dinari获经纪商牌照、Kraken推出全天候交易平台等,旨在降低清算成本、实现实时结算。

    4天前
    1000
  • 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打造”神级AI”的竞赛是人类终极豪赌

    为了充分理解Sentient的理念,我不得不进行了两次独立访谈来消化信息。人工智能并非我的专业领域,这个话题也令我警惕——在这个行业里,只要被贴上”AI末日论者”标签就足以让你社死。但自从2023年在Bankless播客中听到AI对齐与安全研究者Eliezer Yudkowsky的言论后,他的警告几乎每晚都在我脑海中回荡: &#822…

    2025年6月30日
    8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