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层
-
Ethena 2024路线图揭秘:如何打造数字货币领域的终极圣杯
模块化区块链堆栈中的执行层与结算层正迎来创新浪潮,N层、Movement Labs、MegaETH等项目通过虚拟机定制、并行化引擎等技术提升性能,同时保持与以太坊的兼容性。聚合层(如Polygon AggLayer、Avail Nexus)通过证明聚合实现跨链互操作性,但市场价值分配显示聚合商通常低于底层协议。共享排序器(Astria)与模块化设计正推动更高效的开发体验和用户应用,标志着区块链基础设施进入深度优化阶段。
-
以太坊 Pectra 升级:2024年最重要的区块链技术更新
以太坊Pectra升级计划于2025年Q1实施,包含Prague执行层和Electra协议层升级,聚焦多项技术优化而非单一核心目标。最新进展显示升级可能分阶段进行,部分功能将推迟至后续Fusaka升级。已确定包含8项关键EIP,涉及验证者存款流程优化(EIP-6110)、BLS签名效率提升(EIP-2537)、历史区块哈希存储(EIP-2935)等改进,同时考虑引入secp256r1曲线支持等附加提案。该升级通过多维度技术增强,旨在提升网络安全性、效率与用户体验。
-
区块链分层架构解析:执行层、结算层与聚合层的作用与关系
模块化区块链堆栈中,执行和结算层近期获得更多关注,而共享排序器市场竞争激烈,包括Espresso、Astria等项目。数据可用性(DA)市场则由Celestia、Avail等主导。执行层创新如Layer N和Movement Labs提供灵活虚拟机选择,MegaETH通过并行化提升性能。聚合层如Polygon的AggLayer和Avail Nexus增强互操作性,Nebra专注于证明聚合。这些技术进步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推动行业创新。
-
加密货币模块化扩展元年:区块链技术新突破
模块化区块链通过解构核心功能(数据可用性、执行、结算)为独立模块,实现高效可扩展的链上架构。Celestia等数据可用性层通过轻节点验证技术优化交易排序,而新一代执行层(altVM)正推动并行化与高吞吐量创新。以太坊仍是主流结算层,但主权Rollup和互操作性协议(如Hyperlane)正解决碎片化问题。模块化设计将催生数万条应用链协同运作,推动区块链向互联网级流畅体验演进,开启真正的规模化采用时代。
-
优化Layer1区块链性能的关键策略
以太坊致力于成为全球账本,需同时提升可扩展性与韧性。Fusaka硬分叉计划将L2数据可用空间扩大10倍,2026路线图也包含类似L1扩容。文章强调协议简洁性的重要性,指出比特币的成功源于其极简设计。以太坊计划通过3槽终结性、减少活跃验证者数量、基于STARK的聚合协议等简化共识层;同时考虑用RISC-V等更简洁虚拟机替代EVM来简化执行层。此外,通过统一纠删码、序列化格式和树结构等共享协议组件进一步简化系统。目标是让以太坊共识关键代码接近比特币的极简风格,提升长期韧性。
-
模块化区块链论文:利用Rollups技术高效扩展Web3生态系统
模块化区块链架构通过将执行、结算和共识/数据可用性功能分离到专用层,解决了传统整体区块链的扩容难题。相比以太坊等整体网络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一层导致性能受限,模块化设计让执行层(如Rollup)、结算层(如以太坊)和共识/DA层(如Celestia)各司其职,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高效扩容。Rollup作为关键扩容方案,通过链下处理交易并批量提交至主链,既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又显著提升了吞吐量。当前主要存在Optimistic Rollup和ZK-Rollup两种类型,前者依赖欺诈证明机制,后者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各有优劣。模块化设计为Web3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扩展、安全且灵活的基础设施,尽管数据可用性等挑战仍需创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