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链上声誉一直是区块链领域热议的话题。自2017年起,就有不少项目开始探索这一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打造能够评估交易对手可信度的声誉层。随着近期各种抛售事件、SocialFi兴起以及名人代币的涌现,建立可靠的链上声誉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弗朗切斯科的联合是一家依靠读者支持的出版物。要获取新文章并支持我的工作,请考虑成为免费或付费订阅者。
在中心化世界中,信用评分、银行账户等第三方认证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信任基础。但在去中心化系统中,我们该如何评估交互对象的可信度?这正是链上声誉试图解决的问题。目前,包括Debank和Ethos Network在内的多个项目正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探索。
链上声誉的构建之路
构建链上声誉系统需要经历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记录链上数据,其次是映射和解释这些数据,最后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声誉评分”。a16z指出,要实现去中心化身份的主流应用,必须首先建立将线下经历映射到链上的系统,然后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并解决去中心化身份特有的挑战。
目前区块链浏览器记录的信息非常基础,缺乏交易背景信息,这使得声誉评估变得困难。比如,接收NFT作为交易对价与因社区贡献获得NFT应该被区别对待。加密货币领域的声誉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协议信任度、借贷信用评分和项目创始人历史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构建出适用于多种场景的声誉系统。
标准化声誉的探索
Base团队在其开发者文档中强调了链上声誉的重要性,将其比作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概念。他们认为声誉协议可以像FICO信用评分或Google Page Rank那样发挥作用。钱包可以将其作为欺诈预防机制,提醒用户注意风险地址。Rabby钱包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会向用户发出新合约或可疑代币的警告。
Gitcoin Passport是当前较为成功的声誉机制实践。这个”身份验证聚合应用”允许用户通过完成Web2和Web3验证任务来收集”印记”,从而提升”人性分数”。该分数决定了用户在Web3世界中的信任度,至少需要20分才能被确认为”人类”。Passport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在验证用户活动的同时保护隐私。
Ethos Network则提出了”可验证验证的证明”概念,开发了一个可集成到各类dApp和插件中的”可信度平台”。其机制类似于权益证明,用户可以作为”社会验证者”参与其中。通过质押、担保、惩罚等经济激励手段,Ethos试图建立一个难以伪造的声誉系统,同时确保声誉本身具有价值。
此外,Worldcoin通过虹膜扫描提供人性证明,ENS通过将加密地址转化为易读名称促进链上沟通,这些项目都在不同维度为链上声誉建设贡献力量。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构建真正标准化、去中心化的链上声誉系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避免中心化控制、防止声誉被操控、保护用户隐私、实现跨平台适用性等问题都需要解决。这需要钱包提供商、区块浏览器、dApp开发者等生态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链上声誉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简历系统、评估名人代币风险、识别meme开发者历史行为、监督KOL交易活动,以及开发基于声誉的忠诚度计划等。这些应用将极大提升区块链世界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目前已有不少工具在推动链上声誉发展,如Collab.Land、Karma、PNTHN等声誉跟踪工具,Pentacle、ONT ID等身份验证方案,以及Metopia、Astraly等治理声誉系统。这些探索为构建完善的链上声誉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Francesco的联合]。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FRANCESCO]。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文的其他语言翻译由 Gate Learn 团队完成。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