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教我们链上第一课的项目,如今正面临生存考验
安全事件引发市场震荡
4月15日晚间,ZKsync生态突发异常状况,其代币ZK在24小时内暴跌超过14%,价格一度跌破0.04美元关键支撑位。受此影响,包括Bithumb在内的多家交易所紧急暂停了ZK代币的充提业务。
追溯链上数据可以发现,这次攻击实际上始于4月13日晚8点。黑客通过控制空投分发合约的管理员账户,成功调用sweepUnclaimed()函数,非法铸造了约1.11亿枚未被领取的空投代币。在随后的48小时内,攻击者迅速抛售了其中6600万枚代币,并进行了跨链转移操作。当事件在4月15日被社区曝光时,黑客地址中还留有4468万枚未转移的代币。
随着事件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ZKsync官方在当晚9点作出回应,确认是由于三个空投分发合约的管理员密钥泄露导致此次异常铸造。项目方强调,此次安全事件仅限于空投合约层面,ZKsync底层协议、主合约及治理系统均未受到影响。据估算,此次事件导致代币流通量增加约0.45%,涉及金额约500万美元。
在危机处理方面,ZKsync团队迅速与各大交易所展开合作,尝试冻结可疑资金流动,同时向攻击者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归还盗取的代币。官方声明指出,已修复相关漏洞,确保该攻击路径无法再次利用,系统其他功能保持正常运行。虽然ZK代币价格在公告后出现短暂反弹,但仍未能收复全部失地。目前项目方表示正在深入调查,后续将公布更多细节。
Layer2赛道的分化与困境
曾几何时,ZKsync与Arbitrum、Optimism、Starknet并称为以太坊Layer2″四大天王”,成为无数加密新人接触链上操作的第一站。这些项目不仅承载着以太坊扩容的技术理想,更见证了整个加密生态的成长轨迹。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同一起跑线的项目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技术路线上,ZKsync与Starknet同属ZK Rollup阵营,前者以兼容EVM的zkEVM为特色,后者则坚持自研的Cairo语言体系。而Arbitrum和Optimism选择了更早成熟的OP Rollup方案,凭借更好的开发工具链快速占领市场。这种技术选择的分野,最终导致了生态发展的巨大差异。
目前Arbitrum在生态建设上遥遥领先,不仅培育出GMX等原生DeFi项目,整体应用生态也最为丰富。Optimism则另辟蹊径,通过推出OP Stack和与Coinbase合作开发Base主网,构建起模块化联盟链的雏形。相比之下,ZKsync在空投热潮后迅速遇冷,多个项目接连跑路严重打击了社区信心。Starknet则受限于开发进度,生态扩张始终不温不火。
从链上数据来看,Arbitrum以21亿美元TVL稳居Layer2榜首,Optimism紧随其后,而ZKsync和Starknet的锁仓量长期在低位徘徊。更令人担忧的是,ZKsync官方跨链桥近期几乎处于停摆状态,过去7天仅有14位用户使用,桥接金额不足5枚ETH。虽然其累计桥接量仍以370万枚ETH位居第二,但活跃度已大幅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表现最好的Arbitrum也面临代币价格持续走低的困境。自去年高点以来,ARB已回调超88%,这与其持续的大额解锁不无关系。曾经被寄予厚望的Layer2赛道,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些关于”高性能、低成本、强安全”的美好承诺,在现实考验下正逐渐褪色。
在资金和注意力不断外流的当下,Layer2究竟是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必经之路,还是技术演进过程中的过渡方案?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大天王,是否会成为加密史上的一段注脚?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