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多家大型银行近日成功完成了一项区块链支付概念验证(PoC),首次通过公共区块链实现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银行间支付,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在瑞士银行家协会(SBA)的协调下,瑞银集团、PostFinance及Sygnum Bank共同参与了这项基于区块链的存款代币与支付系统的可行性研究。SBA于本周二正式公布了这一成果。
测试过程中,系统通过链下法币转账启动,由区块链上代币化的支付指令——即“存款代币”——触发交易。首个用例实现了银行客户间的支付,第二个用例则模拟了托管流程,将存款代币与现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版本进行交换,并实现自动化结算。
SBA强调,这是银行业首次借助公共区块链和银行存款完成机构间具备法律效力的支付,为区块链金融应用树立了新标杆。
可扩展性仍是关键挑战
据SBA介绍,底层智能合约确保了流程可验证、技术安全且符合监管要求。尽管公共区块链搭配许可型应用可实现“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支付,但系统的大规模扩展仍需要“进一步的设计优化,并加强与更多银行、基础设施提供商及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这一成功实验反映出主流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支付轨道的兴趣正在提升,也加速了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融合进程。
SBA成立于1912年,总部位于巴塞尔,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性组织,目前涵盖约265家机构及超过12000名从业人员。
瑞银集团:区块链互操作性已成现实
瑞银集团数字资产负责人Christoph Puhr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传统银行体系与公共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正在成为现实。
“该概念验证表明,通过公共区块链实现银行资金的互操作性已成为可能,这将显著推动代币化资产领域的创新。”
他补充说:“这不仅加速了资产代币化的创新进程,更为我们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积极塑造未来金融体系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美国央行系统也在积极推进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实验。例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创新中心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创新中心瑞士中心在五月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指出,智能合约为央行在代币化金融系统中提供了高度灵活且响应迅速的工具。
Pine项目系统架构图。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IS)
BIS在报告中写道:“智能合约工具包兼具速度与灵活性。在模拟情景中,央行能够实时调整与管理货币政策工具。”
智能合约测试应用场景。来源:BIS
报告同时指出,央行在推进相关应用时仍将面临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尤其是现有系统大多尚未支持高级别的区块链用例。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