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户进行L2(Layer2)交易时,如何判断交易何时会被确认进入区块?又该如何确保交易不会被Re-org(重组)所影响?本文将深入解析L2交易的全流程,帮助读者理解交易各个阶段的安全特性。
在探讨L2交易之前,建议读者先掌握以下基础知识:L1(Layer1)交易的完整流程、Re-org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太坊当前PBS架构中的角色分工与运作机制,以及Optimistic Rollup与Validity(ZK)Rollup的区别。
L1交易机制解析
当用户发起并签署一笔交易后,该交易会被广播至P2P网络,等待PoW机制下的矿工或PoS机制下的提议者将其打包进区块。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交易出现在最新区块中,也不能立即确认其最终状态,因为区块链可能会发生Re-org现象。用户需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直到Re-org发生的概率降至足够低时,才能确信交易已被永久记录。
L1交易流程示意图
交易被打包后仍可能遭遇Re-org,必须等待交易达到Finalized状态才能确认其最终性。不同区块链的Re-org概率和成本因其共识算法和市值而异,本文暂不展开讨论具体计算方法。
L2交易机制解析
L2用户签署交易后,通常直接发送给负责排序的Sequencer,由Sequencer将其打包进L2区块。随后,当Sequencer通过L1交易将L2区块数据上传至L1时,用户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被包含在最新L2区块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L2区块数据是通过L1交易上传的,因此仍可能受到L1 Re-org的影响,导致L2区块最终未被记录。这意味着用户仍需等待L1 Re-org概率降至足够低,才能确认交易最终状态。
L2交易流程示意图
虽然相比L1交易,L2交易多出了”等待Sequencer打包”的环节,但在L2区块容量充足、出块速度快的情况下,这个环节耗时通常很短。整体而言,L1和L2交易的用户体验差异不大。
那么,用户能否通过某些妥协来获得更好的体验呢?这就引出了Pre-Confirmation(预确认)、Fast Confirmation(快速确认)和Soft Confirmation(软确认)的概念。
理论上,用户应该亲眼见证包含其交易的L2区块被L1确认,甚至等待Re-org概率降至足够低。但如果用户愿意信任Sequencer(比如由知名机构运营的Sequencer),当Sequencer在收到交易时就承诺立即打包或在特定区块打包,这种承诺对信任Sequencer的用户来说可能就已足够。这种由Sequencer提供的承诺就是Pre-Confirmation,它不需要等待L1确认,但本质上只是Sequencer的口头保证,存在违约风险。
主流L2的交易确认状态
Arbitrum与Optimism
在Arbitrum或Optimism上发起交易后,用户几乎能立即获得交易回执,其中包含交易执行结果。这实际上是Sequencer提供的Pre-Confirmation。
在Arbitrum浏览器中,被Sequencer确认但未上传至L1的交易会显示”Confirmed by Sequencer”标识。而已上传至L1的交易则会显示L1区块确认数,数字越大表示安全性越高。不过更理想的做法是直接集成L1的Finality信息,就像Optimism浏览器所做的那样。
Optimism浏览器不仅提供State Batch信息,还直接显示L1区块是否已Finalized,免去了用户自行判断确认数安全性的麻烦。
StarkNet
StarkNet交易会经历多个状态:Received(已接收)→ Pending(处理中)→ Accepted on L2(L2确认)→ Accepted on L1(L1确认)。虽然状态划分细致,但由于零知识证明生成耗时较长,交易上传至L1可能需要4-5小时,这期间用户完全依赖Sequencer的Pre-Confirmation。此外,浏览器未提供L1 Finality信息,用户体验有待改进。
zkSync
zkSync将L2到L1的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Committed(已提交)→ Proven(已验证)→ Executed(已执行)。虽然当前Alpha阶段作为保护措施,整个流程需约24小时,但丰富的状态展示让用户能清晰追踪交易进度。浏览器为每个阶段都提供了详细数据和验证链接,透明度较高。
L1的Pre-Confirmation可能性
如果能够预知区块生产者身份,L1同样可以实现Pre-Confirmation。以以太坊为例,Builder可以提供此类服务,但由于区块生产权需要通过竞标获得,这种Pre-Confirmation的可靠性有限。未来如果PBS架构调整,允许Proposer参与区块构建,由其提供的Pre-Confirmation将更具价值。
Pre-Confirmation的优化方向
当前的Pre-Confirmation只是口头承诺,缺乏约束力。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建立经济激励机制:要求Sequencer抵押保证金,当违约时用户可提交证明触发惩罚。虽然这类应用尚处概念验证阶段,但已展现出改进潜力。
核心要点总结
1. L1交易被打包后,随着Re-org概率降低,确认度逐步提升
2. L2交易相比L1多出”等待L2打包”环节
3. 在此环节中,用户只能获得Sequencer的Pre-Confirmation
4. 恶意或故障的Sequencer可能导致承诺失效
5. 主流L2浏览器都提供Pre-Confirmation状态显示
6. 不信任Sequencer的用户需等待L1确认
7. 通过智能合约可增强Pre-Confirmation的可信度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