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交易全流程安全性能解析 各阶段如何保障交易安全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本文详细解析了L2交易确认流程及安全性,指出L2交易需经历Sequencer排序、L1上链和最终确认三个阶段。关键点包括:1)Sequencer提供的Pre-Confirmation仅为口头承诺,存在违约风险;2)各主流L2(Arbitrum/Optimism/StarkNet/zkSync)通过不同机制展示交易状态,其中Optimism直接显示L1最终性信息最优;3)zkSync采用三阶段确认(Committed→Proven→Executed)提升透明度;4)可通过智能合约押金机制增强Pre-Confirmation可靠性。最终安全性仍取决于L1的Re-org概率,用户需在速度与安全性间权衡。

当用户进行L2(Layer2)交易时,如何判断交易何时会被确认进入区块?又该如何确保交易不会被Re-org(重组)所影响?本文将深入解析L2交易的全流程,帮助读者理解交易各个阶段的安全特性。

在探讨L2交易之前,建议读者先掌握以下基础知识:L1(Layer1)交易的完整流程、Re-org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太坊当前PBS架构中的角色分工与运作机制,以及Optimistic Rollup与Validity(ZK)Rollup的区别。

L1交易机制解析

当用户发起并签署一笔交易后,该交易会被广播至P2P网络,等待PoW机制下的矿工或PoS机制下的提议者将其打包进区块。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交易出现在最新区块中,也不能立即确认其最终状态,因为区块链可能会发生Re-org现象。用户需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直到Re-org发生的概率降至足够低时,才能确信交易已被永久记录。

L2交易全流程安全性能解析 各阶段如何保障交易安全

L1交易流程示意图

交易被打包后仍可能遭遇Re-org,必须等待交易达到Finalized状态才能确认其最终性。不同区块链的Re-org概率和成本因其共识算法和市值而异,本文暂不展开讨论具体计算方法。

L2交易机制解析

L2用户签署交易后,通常直接发送给负责排序的Sequencer,由Sequencer将其打包进L2区块。随后,当Sequencer通过L1交易将L2区块数据上传至L1时,用户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被包含在最新L2区块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L2区块数据是通过L1交易上传的,因此仍可能受到L1 Re-org的影响,导致L2区块最终未被记录。这意味着用户仍需等待L1 Re-org概率降至足够低,才能确认交易最终状态。

L2交易全流程安全性能解析 各阶段如何保障交易安全

L2交易流程示意图

虽然相比L1交易,L2交易多出了”等待Sequencer打包”的环节,但在L2区块容量充足、出块速度快的情况下,这个环节耗时通常很短。整体而言,L1和L2交易的用户体验差异不大。

那么,用户能否通过某些妥协来获得更好的体验呢?这就引出了Pre-Confirmation(预确认)、Fast Confirmation(快速确认)和Soft Confirmation(软确认)的概念。

理论上,用户应该亲眼见证包含其交易的L2区块被L1确认,甚至等待Re-org概率降至足够低。但如果用户愿意信任Sequencer(比如由知名机构运营的Sequencer),当Sequencer在收到交易时就承诺立即打包或在特定区块打包,这种承诺对信任Sequencer的用户来说可能就已足够。这种由Sequencer提供的承诺就是Pre-Confirmation,它不需要等待L1确认,但本质上只是Sequencer的口头保证,存在违约风险。

主流L2的交易确认状态

ArbitrumOptimism

在Arbitrum或Optimism上发起交易后,用户几乎能立即获得交易回执,其中包含交易执行结果。这实际上是Sequencer提供的Pre-Confirmation。

在Arbitrum浏览器中,被Sequencer确认但未上传至L1的交易会显示”Confirmed by Sequencer”标识。而已上传至L1的交易则会显示L1区块确认数,数字越大表示安全性越高。不过更理想的做法是直接集成L1的Finality信息,就像Optimism浏览器所做的那样。

Optimism浏览器不仅提供State Batch信息,还直接显示L1区块是否已Finalized,免去了用户自行判断确认数安全性的麻烦。

StarkNet

StarkNet交易会经历多个状态:Received(已接收)→ Pending(处理中)→ Accepted on L2(L2确认)→ Accepted on L1(L1确认)。虽然状态划分细致,但由于零知识证明生成耗时较长,交易上传至L1可能需要4-5小时,这期间用户完全依赖Sequencer的Pre-Confirmation。此外,浏览器未提供L1 Finality信息,用户体验有待改进。

zkSync

zkSync将L2到L1的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Committed(已提交)→ Proven(已验证)→ Executed(已执行)。虽然当前Alpha阶段作为保护措施,整个流程需约24小时,但丰富的状态展示让用户能清晰追踪交易进度。浏览器为每个阶段都提供了详细数据和验证链接,透明度较高。

L1的Pre-Confirmation可能性

如果能够预知区块生产者身份,L1同样可以实现Pre-Confirmation。以以太坊为例,Builder可以提供此类服务,但由于区块生产权需要通过竞标获得,这种Pre-Confirmation的可靠性有限。未来如果PBS架构调整,允许Proposer参与区块构建,由其提供的Pre-Confirmation将更具价值。

Pre-Confirmation的优化方向

当前的Pre-Confirmation只是口头承诺,缺乏约束力。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建立经济激励机制:要求Sequencer抵押保证金,当违约时用户可提交证明触发惩罚。虽然这类应用尚处概念验证阶段,但已展现出改进潜力。

核心要点总结

1. L1交易被打包后,随着Re-org概率降低,确认度逐步提升
2. L2交易相比L1多出”等待L2打包”环节
3. 在此环节中,用户只能获得Sequencer的Pre-Confirmation
4. 恶意或故障的Sequencer可能导致承诺失效
5. 主流L2浏览器都提供Pre-Confirmation状态显示
6. 不信任Sequencer的用户需等待L1确认
7. 通过智能合约可增强Pre-Confirmation的可信度

L2交易全流程安全性能解析 各阶段如何保障交易安全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957.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5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 热钱包与冷钱包对比:哪种加密货币存储方式更安全

    加密钱包分为热钱包和冷钱包两种类型,选择取决于用户需求和活动频率。热钱包(如MetaMask、Trust钱包)在线运行,便于交易和与区块链交互,但安全性较低;冷钱包(如Ledger、Trezor)离线存储,安全性高但灵活性差。Gate.io等交易所采用多重签名和冷热钱包结合的方式保障资产安全。用户应根据交易频率、持有时间和资产规模选择合适钱包,并妥善保管私钥。

    币圈百科 2025年8月6日
    1900
  • Polygon将部署Heimdall 2.0硬分叉:周四迎来重大网络升级

    Polygon将于本周四实施技术最复杂的硬分叉升级Heimdall 2.0,全面更新其PoS区块链的共识层基础设施。此次升级将区块最终性缩短至5秒,显著提升网络稳定性、桥接安全性和可扩展性。CEO Sandeep Nailwal警告升级期间可能出现3小时的最终性延迟,敦促节点运营商立即完成测试。此次技术革新正值Polygon基金会治理结构调整之际,Nailwal近期全面接管基金会执行权以应对激烈的Layer2竞争。

    2025年7月10日
    12300
  • Web3行业进入合规新纪元 我们是否在追求错误的Mass Adoption

    近期以太坊行业讨论聚焦于技术路线与市场需求的割裂,Web3领域沉迷投机炒作而传统金融正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国际清算银行推出”Finternet”概念并主导多国央行参与的跨境支付项目mBridge和Project Agora,标志着传统金融体系正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核心升级战略。与此同时,Web3行业仍陷于MEME币炒作和黑客风险,真正解决实际需求的应用寥寥。文章指出行业需转向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使用门槛和创造持续价值,在支付、RWA等赛道实现突破。随着全球监管框架完善和传统机构入场,Web3正面临合规化转型的关键拐点,以太坊等公链需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间找到平衡,避免被边缘化为”投机乐园”。

    2025年7月22日
    2100
  • 灰度分析:2024年比特币减半将如何重塑加密货币市场格局

    灰度报告指出,2024年比特币减半将显著改变市场结构。供应量减半将降低矿工收入,但链上活动(如Ordinals铭文已创2亿美元矿工收益)和比特币ETF资金流入(首月吸金15亿美元)可能抵消卖压。矿工通过融资提前应对挑战,而Layer2方案正解决可扩展性问题。此次减半叠加ETF获批等新变量,或重塑比特币供需平衡,推动其向更复杂生态系统演进。

    2025年7月14日
    1800
  • 区块链互操作性现状分析:桥接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区块链项目的激增 自2009年比特币推出以来,公共区块链项目已激增至201个。以太坊虽仍主导链上活动,但其TVL占比从2021年的96%降至59%,主要因BSC、Solana等替代L1及Optimism、Arbitrum等L2解决方案的崛起。多链生态的发展由四大趋势驱动:L2扩容方案吸引开发热潮、替代L1针对特定需求优化、应用自建Rollup链以捕获价值,以及”Rollup即服务”工具降低技术门槛。 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与挑战 随着多链世界形成,跨链资产转移、消息传递的需求凸显。当前110余种跨链桥采用不同信任机制(人工验证/经济激励/博弈论/数学证明),但2022年因漏洞导致25亿美元损失,暴露出多重签名等中心化验证的风险。核心挑战包括:区块链架构差异、验证可靠性、流动性碎片化及开发可组合性丧失。 未来方向 行业正探索信任最小化方案,如共识证明和存储证明技术,以减少人为干预风险。这些方法将支撑更安全的跨链通信,推动互操作性进入新阶段。

    2025年8月14日
    13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