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持续回调,流动性状况日益紧张。目前能够称得上”成功”的新代理项目,其最大市值也仅在1000万美元左右。这里的成功标准是指项目真正实现了产品市场匹配(PMF),为用户创造了实际价值,并且已经开始或即将产生收入。这与3-4个月前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那时具备PMF的代理项目市值轻松突破1亿美元大关,特别是那些定位为”代理+框架/启动平台”的项目。以$AVA为例,这个3D代理项目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还通过其视听层从启动平台和支持的项目中持续捕获价值。
代理框架模式的兴衰
早期的运营模式是推出一个展示性的代理,吸引开发者基于该框架构建自己的代理,并要求开发者持有/销毁/使用代理代币来获取框架使用权。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加密社区(CT)给框架代币赋予了过高溢价,而这些”框架代理”往往缺乏真正的差异化优势。更糟糕的是,许多项目连实际产品都没有,仅仅依靠在Twitter上的营销炒作来推高代币价格。
第一代代理将会话代理本身作为核心产品。这种模式在加密领域有其独特性,因为它强调社区建设——类似于创始人主导的营销方式。让代理通过社交媒体互动为项目创造影响力,这个策略在2024年11月首次出现时确实有效了一个月。但如今,随着42万个代理在网络上无休止地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大多数都显得不成熟且令人厌烦。
商业模式的新思路
如今,运营一个代理项目更像是经营一家初创公司,需要同时管理最多三个关键组成部分:
核心业务:价值根基
真正的成功项目都有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产品,而不仅仅是一个会话代理。比如体育博彩领域的预测模型@AskBillyBets,帮助用户提高胜率;或是加密资产预测模型@Cod3xOrg、@gizatechxyz等,帮助交易者最小化无常损失;还有那些致力于打造AI代理研究搜索引擎的团队,他们试图整合Cookie、Kaito等顶级数据源,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核心产品必须在代币发行前就获得市场验证。缺乏真实需求的代币项目往往会陷入比传统初创公司更危险的境地:高昂的运营成本、依赖代币支付获客成本,一旦代币价格暴跌,项目声誉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项目方应该像@KaitoAI学习,先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产生实际收入,在推出代币前就建立足够的市场热度。
代币设计:激励机制
当前的代币发行趋势已经从VC主导转向更公平的发行方式。但公平发行并非没有代价——采用高流通量、低FDV结构的项目往往难以获得风投青睐。一些项目尝试同时发行代理代币和生态系统代币,但这种双重结构常常导致社区预期混乱,最终造成代币价值转移。
理想情况下,一个项目应该只有一种代币,能够完整捕获核心产品的价值。历史表明,那些将收入通过回购或分配机制回馈给代币持有者的项目往往更具生命力。代币应该是对核心业务的补充,而非必需品。@VaderResearch对@virtuals_io代币机制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代理角色:产品延伸
基于ElizaOS、G.A.M.E等框架构建的会话代理,应该作为核心产品的延伸存在。它们的作用是改变传统的用户获取路径——不是等待用户发现产品,而是通过Twitter等平台主动将产品呈现给潜在用户。这种转变可能表现为直接的产品展示、AI伴侣式的互动体验,或是作为后台任务的执行接口。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aixbt_agent就成功将代理本身打造成核心产品,通过提供实时市场洞察成为了加密Twitter的顶级KOL。但这样的成功案例难以复制,大多数项目还是应该优先夯实核心产品。@cookiedotfun的发展路径就很有借鉴意义:从免费服务获取用户,逐步转向付费模式,再通过API实现盈利,最后推出代理服务延伸产品触角。
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20-21年间,发行代币需要扎实的Solidity知识。如今,各种平台让代币发行变得轻而易举。这种便利性也带来了副作用——人们不再专注于构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而是直接发行代币。这种”垃圾进,垃圾出”的模式只会让资本不断追逐下一个投机目标。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用经营初创公司的心态来运作代理项目。不要一味迎合加密社区或投资人的短期需求,而要着眼于创造能够持续6年而非仅仅6个月的价值。真正的创新、实际问题的解决、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些才是加密AI代理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9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