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Temujin Louie,万链(Wanchain)首席执行官
机构资本并未真正跨越区块链桥梁——它们正在等待合规守门人的到来。尽管跨链交易承诺带来一个无缝、无边界的加密经济,但现实是,监管壁垒正在每一条链上悄然筑起。
新兴标准如欧洲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和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旅行规则,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了哪些参与者能在全球流动性竞赛中生存的关键因素。
随着加密货币吸引越来越多关注,合规性正逐渐超越技术,成为行业的核心差异化要素。
反洗钱盲点持续存在——跨链桥接成洗钱高发地
跨链交易中存在一个显著的反洗钱(AML)监控盲区。加密混币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代币兑换服务以及跨链桥接已处理了数百亿美元的非法资金流动。最新取证报告显示,与这些工具相关的洗钱资产规模已超过218亿美元。一旦资金通过去中心化桥接从以太坊转移至Solana等网络,传统的AML分析手段往往难以追踪。
来源:Elliptic报告——2025年跨链犯罪状况
许多桥接的架构设计使得钱包来源可以被混淆,从而破坏了跨网络的交易可追溯性。尽管中心化交易所面临巨大的跨链监控压力,桥接仍然是黑客和洗钱者的热门工具,执法部门往往难以迅速应对。
传统AML工具难以应对去中心化桥接的挑战
传统AML工具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去中心化桥接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合规解决方案是针对具备明确KYC端点的交易所和托管机构设计的,而桥接协议通常缺乏交易对手识别机制,这使得旅行规则的落地成为一个开放性难题。
尽管AI驱动的分析和智能合约插件已经能够近乎实时地自动标记可疑钱包集群和活动,但这些工具仍依赖于中心化的数据收集标准(如IVMS 101),其前提是每一笔交易都经由受监管的中介机构处理。这与桥接及去中心化协议的无许可特性形成直接冲突,导致网络之间出现合规真空。
跨链交易揭示旅行规则与管辖权的矛盾
跨链交易在执行旅行规则时暴露出深层次的复杂性。全球监管机构要求加密服务提供商在超过一定金额的转账中提供发起人和受益人信息,但由于其去中心化特性,桥接和DEX往往缺乏展示这些数据的合规逻辑。
欧洲MiCA法规带来了统一标准,但仅适用于已注册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和授权平台。在此范围之外,全球交易的追踪仍面临挑战。美国近期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处罚案例表明,监管机构正采取严格执法态度——数字银行如未能合规,可能面临超过2亿美元的AML罚款。
与此同时,英国制度试图将AML监督范围扩展至注册实体之外,进一步强化对DeFi领域的合规要求。
每个司法管辖区都有其独特的AML监控规则和系统,这使得追踪通过桥接进行的全球跨链交易变得异常复杂。行业亟需能够服务无许可、去中心化系统并符合国际法规的解决方案。加密分析服务若能调整工具以适应去中心化环境,将迎来巨大的商业机遇。
推动更完善的桥接AML工具,实现DeFi合规化
如果希望受监管的DeFi实现主流采用,符合AML标准的桥接设施不可或缺。目前已有少数项目在整合AML工具以满足多数司法辖区的要求。然而,尚未出现能够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理念的前提下实现AML合规的成熟方案。缺乏此类基础设施,DeFi系统将难以吸引机构参与者。
尽管如此,一些机构正在试点内置隐私与合规机制的跨链结算方案。但要实现大规模机构采用,桥接必须配备能够嵌入旅行规则逻辑的服务。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将合规性融入协议设计是一个重要机遇——率先实现这一点的项目将在监管收紧时占据市场优势。
自我监管的紧迫性与未来方向
去中心化协议必须抓紧时间开展自我监管并开发主动合规基础设施,否则将面临监管机构强制推行封闭标准的风险。尽管一些人视其为对无许可创新的威胁,但合规性正逐渐成为实现全球扩展和可持续合作的唯一通行证。
对纯粹主义者而言,跨链合规或许存在争议,但它已不仅是监管负担,更是商业上的必需。在场外观望的机构资本可能很快将主导市场规则:要么合规,要么被排斥。
一些人担忧,强调AML规则和监管要求可能违背加密货币的无许可精神,甚至带来隐私风险,使每个桥接成为监控的薄弱环节。然而,市场现实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各司法辖区制定的规则正为机构资本铺平道路。
忽视跨链合规不仅是风险,更是竞争劣势。未来的赢家会将合规视为核心设计原则,而非事后补充。只有这样,DeFi才能实现真正的演进,机构资本也终将跨越桥梁,拥抱去中心化的未来。
观点作者:Temujin Louie,万链(Wanchain)首席执行官。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