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在DeFi发展的早期阶段,流动性挖矿作为一种常见的冷启动手段,通过奖励早期使用者来吸引资金参与。然而这种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流动性,却难以支撑协议的长期健康发展。用户往往倾向于采取”挖提卖”的投机策略,导致项目很快陷入衰退周期。Defidigital提出的死亡螺旋理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现象。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当代币仅具备有限的治理功能时,用户缺乏持续持有的动力。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设计代币经济模型,既能为持有者提供足够激励,又能使用户与协议的利益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致。
ve(投票托管)机制的诞生为这一困境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自Curve首创ve模型以来,众多协议纷纷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迭代创新。本文将首先解析ve的运作原理,以Curve为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接着探讨不同协议在各个维度的创新实践,最后基于这些分析给出ve模型设计的实用建议。
ve机制解析
运作原理
ve机制的核心在于用户通过锁定原生代币获得不可转让的veToken。锁定时间越长(通常设有上限),获得的veToken数量越多。这些veToken赋予持有者相应比例的治理投票权,特别是决定新增代币奖励分配等重要事项,从而直接影响用户收益,增强持币动力。
对协议而言,代币锁定能有效减少流通量,降低抛压,稳定币价。同时,锁定用户的利益与协议发展在锁定期内高度一致,有助于做出更优质的治理决策。长期锁定者获得更多收益与治理权的设计也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下面我们通过Curve的具体实践来深入了解ve模型的实际应用。
Curve:ve模型的开创者
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Curve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交易手续费。平台在代币兑换(0.04%)、存取款(0-0.02%)过程中收取费用,其中50%分配给veCRV持有者(以3CRV形式每周发放),另50%给予流动性提供者。
CRV代币用于奖励将LP token质押到Gauge中的流动性提供者。Gauge控制器作为核心组件,记录了所有投票治理参数。CRV的初始供应量约12.73亿,总供应量约30亿,初期日增发量约200万,这些新增CRV根据Gauge控制器的测量结果按比例分配。
https://github.com/curvefi/curve-dao-contracts/blob/master/doc/README.md
当用户将CRV锁定时,可获得不可转让的veCRV。锁定期从1周到4年不等,时间越长兑换比例越高。veCRV数量会随剩余锁定时间线性递减。veCRV持有者享有三项核心权益:
业务分成:与流动性提供者平分交易手续费(50:50),以3CRV形式发放。此外还有机会获得合作项目代币空投。
投票权:决定CRV增发奖励的分配权重,直接影响各池收益。投票权与锁定CRV数量及剩余时间成正比。
收益提升:最高可获得2.5倍的CRV奖励加成,进一步增强锁定动力。
https://resources.curve.fi/crv-token/understanding-crv
这套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45%的CRV处于锁定状态,平均锁定期达3.56年。
https://dao.curve.fi/releaseschedule
优势与局限
主要优势:
1. 减少流通量,稳定币价
2. 提升治理质量:治理权与收益分配直接挂钩,增强参与度
3. 多方利益协调一致:流动性提供者、交易方、代币持有者和协议形成共赢
存在局限:
1. 4年最长锁定期对部分投资者门槛过高
2. 治理权集中在Convex等少数协议手中(占比53.65%)
3. 白名单机制与加密世界的开放理念存在冲突
ve模型的创新演进
DeFi世界日新月异,各协议在Curve ve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探索。
流动性平衡方案
代币化方案
Convex创新性地将veCRV代币化。用户存入CRV可获得cvxCRV,质押后除获得3CRV手续费分成外,还能额外获得CRV和CVX奖励。Convex的锁定期仅需16周+7天,大幅提升了灵活性。但这种方式也降低了veCRV持有者与协议的长期一致性。
NFT化方案
Yearn创始人AC提出的VE(3,3)模型将ve代币设计为NFT,允许转让和交易。这种设计虽然提升了流动性,但也带来了veNFT定价和持有动机等新问题。
软性锁定机制
Platypus等协议采用中途退出惩罚机制。用户可随时解除质押,但会丧失已积累的vePTP。Yearn的veYFI模型则采用按剩余锁定期比例惩罚的方式,惩罚资金奖励给其他持有者。
激励机制优化
ve持有者的收益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代币增发、收益加成、业务分成和惩罚分配。各协议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差异化设计:
业务分成:Curve采取五五分成,GMX采用三七分成。VE(3,3)模型创新性地让用户仅享有其投票池子的手续费。
抗通胀设计:VE(3,3)提出动态调整周增发量,并给予ve持有者通胀补偿。Thena.fi将补偿比例限定在30%,防止代币过度集中。
真实收益:随着市场趋于理性,投资者更关注扣除代币增发后的净收益(Real Yield)。多数采用代币激励的头部协议仍难以实现正向真实收益。
治理机制创新
流动性治理权:vcDORA采用随时间衰减的非线性治理权力曲线,实现治理权的自然流动。
忠诚度衡量:Platypus等协议根据历史质押时长累计veToken,与Curve的剩余时间计算形成对比。
贿选机制:Velodrome Finance将贿选收入作为ve主要奖励来源。而注重投票真实性的场景可采用ZK技术的MACI投票方案。
权利分层设计
权利分离:Ref Finance将veToken拆分为不可转让的veLPT(治理权)和可转让的Love(收益权)。
权利分层:Astroport采用三代币机制(ASTRO、xASTRO、vxASTRO),让非锁定用户也能享有部分治理权,同时给予长期锁定者超额奖励。
总结与建议
ve模型通过锁定机制和收益分成,有效协调了各方利益,为协议长期发展提供了动力。从Curve首创至今,各协议在流动性、激励机制、治理结构和权利分配等维度进行了丰富创新。
在设计ve模型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维度:
优秀的经济模型应该通过机制设计引导参与者行为,而非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行为者。权利分层设计能让不同偏好的投资者各取所需。但也要注意保持适度复杂度,正如AC反思Solidly时所说:”去中心化需要简单,复杂反而适得其反”。
ve模型的有效性最终需要市场检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而不失简洁的ve设计,推动DeFi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Jane – 经济模型研究员
译者: Cedar
审校: Hugo、Edward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