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
-
纽约对Paxos处以4850万美元罚款 涉币安相关合规缺失
纽约州金融服务局(NYDFS)对稳定币发行商Paxos处以4850万美元罚款,其中2650万为民事罚款,另要求三年内投入2200万美元加强合规系统。处罚源于Paxos与币安合作发行BUSD稳定币时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导致16亿美元交易涉及非法主体。调查还发现Paxos存在KYC流程薄弱、反洗钱系统落后等系统性合规缺陷。此次行动延续了纽约州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强监管趋势。
-
印度严打加密货币逃税 查获7200万美元隐匿收入
印度税务部门发现与加密货币交易相关的未申报收入近63亿卢比(约7200万美元)。财政部国务部长Pankaj Chaudhary透露,过去两个财年政府已从自愿申报数字资产收益的用户处征收超70.5亿卢比(8000万美元)税款。为打击逃税行为,当局已向未申报加密收入的个人和机构发出超4.4万份通知,并启用非申报人监控系统(NMS)和Project Insight等数据分析工具加强监管。业内人士指出,当前30%资本利得税和1%源头征税政策导致大量交易者转向海外平台,建议调整税收政策以提升本土市场竞争力。
-
特朗普开放12.5万亿美元401(k)退休金市场 允许投资加密货币和私募股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联邦监管机构放宽401(k)退休计划投资限制,允许纳入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加密货币等另类资产。该指令要求劳工部重新评估《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下的受托人指引,并与SEC及财政部协调扩大投资范围。此举将释放12.5万亿美元退休储蓄潜力,标志着数字货币等另类资产首次被纳入主流退休产品。政策延续了2025年以来逐步解除加密监管限制的趋势,包括5月废除限制加密退休投资的2022年合规公告。批评者担忧复杂资产可能增加普通储户风险,但支持者认为应通过受托决策而非类别排除来制定投资菜单。
-
加密做市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市场波动与流动性管理
转发原文标题《十问十答理清做市商“黑盒”:VC为何下场卷做市?项目方真的容易遭“背刺”?》 币安近期查封做市商引发行业关注,本文解密加密做市商运作内幕。目前市场活跃着Jump Trading、Wintermute等60余家做市商,分为主动型(操纵市场)和被动型(提供流动性)。主动做市商常通过清洗交易、拉高出货等手段收割散户,甚至背刺项目方,如Jump Crypto因操纵UST被罚1.23亿美元。做市商与项目方合作主要采用Token loan(借币)和月费模式,但存在监管缺失、追责困难等问题。当前VC纷纷自建做市团队,争夺开盘流动性红利,而做市商也通过投资绑定项目方利益。行业虚假交易占比超50%,需交易所、项目方、监管多方协同治理。
-
野村证券旗下Laser Digital获监管批准在阿联酋推出加密货币期权场外交易平台
野村证券旗下数字资产子公司Laser Digital获得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颁发的首张场外加密衍生品试点牌照,成为首家获准在VARA框架下向机构客户直接提供加密期权服务的公司。该许可标志着阿联酋监管环境的重要进展,允许机构通过定制化衍生品策略进行对冲、收益增强和波动率管理。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Laser Digital将在迪拜开展受监管的机构级服务,此举也凸显迪拜通过分阶段许可框架吸引合规加密企业的战略布局。
-
Ripple警告参议院草案或将使ETH、SOL、XRP永久纳入SEC监管范围
Ripple Labs呼吁美国参议院修订2025年《负责任金融创新法案》草案,指出当前版本对”附属资产”等模糊定义可能导致SEC过度监管,将ETH、SOL等主流代币纳入永久证券监管范畴。公司主张SEC管辖权应限于具体投资合同交易,建议为代币设定明确的监管时限,并要求国会明确Howey测试适用标准以避免主观解读。Ripple同时强调需厘清质押、挖矿等链上活动的监管边界,支持法案中”五年交易代币保护条款”,以促进市场稳定和创新。
-
中国对虹膜扫描的安全警示引发对Worldcoin的关注
中国国家安全部警告称,某境外加密货币公司以发放代币为名收集用户虹膜数据,存在个人隐私泄露和国家安全风险。该机构未直接点名但特征指向Worldcoin项目,该项目已因全球超1000万人虹膜扫描行为在多国面临调查。官方强调虹膜等生物特征数据一旦泄露可能被用于身份盗窃、欺诈及非法监控,呼吁公众警惕可疑数据收集活动。目前Worldcoin虽宣称遵守隐私保护标准,但其业务已在哥伦比亚、德国、香港等地区引发数据合规性质疑。
-
美国证交会官员警告:流动性质押指引引发困惑,或酿雷曼式风险
美国SEC委员Caroline Crenshaw批评近期关于流动性质押的指导意见未能反映该实践的复杂性,认为其增加了法律处理的混乱而非明确性。她指出指导意见存在两大缺陷:基于可疑假设且法律结论附带过多警告条款,难以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前SEC幕僚长Amanda Fischer警告流动性质押可能引发类似雷曼兄弟倒闭的级联风险,指出该机制允许重复使用合成代币获取收益的模式与雷曼高风险操作相似,需加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
SEC流动性质押指引为现货加密货币ETF质押扫清”最后障碍”
美国SEC最新流动性质押指引释放积极信号,或将允许现货加密ETF开展质押业务。监管机构认为流动性质押代币(LST)不涉及证券发行,可作为底层资产收据用于基金流动性管理。行业人士指出LST能保持质押资产流动性,并预测其将在ETF等金融产品中扩大应用。Jito Labs等机构2月与SEC会晤,强调ETP框架下的LST可规避直接质押风险。此次指引延续了SEC5月观点,即协议质押本身不构成证券发行,但适用范围限于特定场景。
-
SEC明确表态:流动性质押代币为收据凭证,非证券类别
美国SEC公司金融部门发布新指引,明确流动性质押及其相关质押凭证代币(SRTs)不构成需注册的证券发行。SRTs作为质押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性凭证,其经济模型通过调整代币比率或增发/销毁来反映奖励与惩罚。SEC指出,当前多数DeFi流动性质押服务商仅提供管理性服务,不涉及证券交易。但该立场不适用于超出行政职能的服务商或偏离声明的结构。此次指引与5月29日声明共同勾勒了质押活动在证券法下的合规边界,同时保留了具体案例的评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