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加密技术快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EVM+模式应运而生,为以太坊虚拟机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种创新模式正在将Web2的创新成果与生产力逐步融入Web3生态,同时加速整合人工智能、DePIN和DeFi安全等前沿技术。通过无缝整合EVM资产、协议和基础设施,EVM+不仅为大规模应用落地创造了条件,更推动了加密货币与主流应用的深度结合。其独特之处在于实现了EVM+WASM的链上原生扩展,显著提升了区块链的扩展能力,同时借助并行EVM执行机制,使区块链处理效率得到质的飞跃。
Techandtips123对此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并行EVM就像搬家时的团队协作。想象四个人分工合作——A负责大件运输,B看管贵重物品,C处理物品搬运,D则专注于新居布置。这种分工协作让原本繁重的工作变得高效有序。同样地,并行EVM通过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执行单元来提升效率。在以太坊网络中,众多参与者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交易,每笔交易都如同一个独立任务。这些任务完成后,其结果被汇总形成最终区块。传统单线程处理方式在交易量激增时难免出现拥堵,而并行EVM的引入正是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通过多任务并发处理显著提升网络吞吐量。
区块链分层架构的演进
资料来源:Artela — 从 EVM+ 到 EVM++
Vitalik Buterin曾明确指出:”L2用于扩展,L3则专注于定制功能开发,比如隐私保护。”这一观点强调了区块链网络支持定制化功能的重要性。在以太坊的演进路线中,满足这一需求可能需要建立新的层级,而Artela则选择在基础层上实现”原生扩展”的创新方案。
以太坊虚拟机(EVM)作为智能合约的运行引擎,已成为开发去中心化应用的主流范式。然而,现有EVM在支持DApp功能扩展方面已显现出局限性。业界对此提出了两种改进方向:一是采用更先进的虚拟机替代EVM,如MoveVM和FuelVM;二是在保持EVM兼容性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Artela选择了后者,通过在现有EVM基础设施上构建增强功能,为DApp开发开辟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Artela的创新实践
EVM+网络的突破
Artela致力于打造一个支持大规模去中心化应用的基础层区块链网络。其创新设计允许开发者以模块化方式在区块链基础层上创建本地扩展,显著提升了区块链的可编程性。通过引入名为Aspect的扩展模块,Artela在确保与现有EVM智能合约兼容的同时,实现了交易全生命周期的额外逻辑处理能力。
来源:Artela 官方
在测试网阶段,Artela与开发者社区共同探索出了多个创新应用场景:包括支持AI算法直接上链执行的WASM协处理器、可实现用户互动的链上NPC,以及能够实时识别可疑交易的DeFi安全模块。这些实践预示着兼容EVM生态又能实现复杂链上功能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向EVM++的演进
Artela的愿景是打造无限扩展的网络,EVM+只是起点。下一步的EVM++将构建平行网络,充分释放可扩展区块链的潜力。这一演进将分两个阶段实施:首先实现EVM+下的并行交易执行,解决WASM虚拟机扩展程序的并行难题;随后引入弹性计算机制,实现动态调整的弹性区块空间。
弹性区块空间是Artela的重要创新,它为高吞吐量DApp提供可动态扩展的专用区块空间。与传统扩容方案不同,这种机制允许不同区块空间的DApp通过原子交易实现同步交互,避免了跨链通信的复杂性。当DApp需要处理流量激增时,可以按需订阅额外的区块空间资源。
通过Aspect编程增强DApp功能
资料来源:Joshua Esin
Aspect编程为DApp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模块化框架使开发者能够在不修改核心合约逻辑的情况下扩展功能,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在安全方面,Aspect编程引入了实时监控和风险缓解机制,构建了更健壮的安全防护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链上意图求解器的创新,它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达交易意图,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此外,准时制操作、原生事件驱动等特性,为DeFi、游戏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支持链上微服务,Artela还实现了公共链上服务的集体维护与治理,推动了去中心化生态的协同创新。
展望未来
区块链技术已从简单的分布式账本发展为功能完备的”世界计算机”。Artela基于Cosmos SDK构建,在保持EVM兼容性的同时,通过Aspect编程实现链上扩展。其双虚拟机架构(EVM+WASM)既支持通用智能合约开发,又能满足特定场景的扩展需求,为区块链技术的演进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这些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强大、更灵活的区块链新时代的到来。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518.html